[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痕量汞离子检测的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5931.2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8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慧敏;甘小荣;全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宝元;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痕量 离子 检测 电化学 生物 传感 方法 | ||
1.一种用于痕量汞离子检测的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10-20μL的含有1μM的探针DNA的孵化缓冲液滴加到清洁后的金电极表面,在4℃下孵化24小时,即得到pDNA修饰后的金电极;其中,pDNA的孵化缓冲液的成分为:0.1M NaCl、10μM三(2-羧乙基)膦和pH=7.4的10m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
(2)将步骤(1)得到的pDNA/Au浸入到6-巯基己-1-醇缓冲溶液中,保持1-2小时,即得到处理后的pDNA/Au;其中,MCH缓冲溶液的成分为1-5mM MCH和pH=7.4的10mM Tris-HCl;
(3)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pDNA/Au用pH=7.4的Tris-HCl淋洗,再浸入含有浓度不大于10μM汞离子的核苷酸外切酶Ⅲ消化缓冲液中,在37-40℃恒温水浴中反应10-30分钟,即得到消化后的pDNA/Au电极;其中,Exo Ⅲ消化缓冲液的成分为pH=8的50mM Tris-HCl、5mM MgCl2、1mM二硫苏糖醇、0.1-1μM tDNA、1.8units/μL Exo III和0.2-0.6M NaCl;
(4)将步骤(3)得到的消化后的pDNA/Au电极浸入含有pH=7.0的10mM Tris-HCl和50μM氯化六氨合钌的电解质溶液中,利用方波伏安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测试参数为:初始电压-0.6V,终止电压0V,频率25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探针DNA为5’端巯基修饰的单链核苷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与pDNA杂交的互补链tDNA是具有4个胸腺嘧啶失配的单链核苷酸,其碱基数比pDNA的碱基数至少多5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金电极在使用前需要清洁,具体方法如下:
将金电极分别在1μm、0.3μm和0.05μm粒径的氧化铝抛光粉的悬浮液中依次研磨5-10分钟,每次研磨后分别用乙醇和高纯水超声清洗5分钟,待电极干燥后,浸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中保持30分钟,然后用高纯水清洗,作为工作电极浸入0.5M的H2SO4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直到扫描曲线稳定,最后用高纯水清洗并用N2吹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金电极在使用前需要清洁,具体方法如下:
将金电极分别在1μm、0.3μm和0.05μm粒径的氧化铝抛光粉的悬浮液中依次研磨5-10分钟,每次研磨后分别用乙醇和高纯水超声清洗5分钟,待电极干燥后,浸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中保持30分钟,然后用高纯水清洗,作为工作电极浸入0.5M的H2SO4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直到扫描曲线稳定,最后用高纯水清洗并用N2吹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59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