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45559.5 申请日: 2014-09-04
公开(公告)号: CN104178352A 公开(公告)日: 2014-12-03
发明(设计)人: 张金芳;杨存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1B9/02 分类号: C11B9/02;A61K36/282;A61K9/50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艾叶 挥发油 提取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及挥发油在制备微胶囊产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物。其大小一般为5-200μm不等,形状多样,取决于原料与制备方法。微胶囊化:制备微胶囊的过程称为微胶囊化。微胶囊化技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技术。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芯材,包括香精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各种饲料添加剂。包埋芯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

艾叶,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白艾。

艾叶含挥发油,为多成分混合物,经分离鉴定的有:萜品烯醇~4(Terpinenol~4)、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蒿醇(Artemisia alcohol)、芳樟醇(Linalool)、樟脑(Camphorae)、龙脑(冰片Borneol)、桉油素(Cineol Eucalyptol)以及水芹烯(Phellandrene)、毕澄茄烯(Cadinene)、侧柏醇(Thujyl alcohol)等。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荒山上遍野都是,生长得极为茂盛。相传,现千多年来,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同时,还会将采集到的艾叶插在门楣上,用以辟邪驱毒。

经现代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作用、抗真菌作用、平喘作用、利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过敏作用等。

挥发油又称精油,英文为 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多见,另外,尚含有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经许多研究证明,挥发油具有很强的药理作用。在文献《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研究进展》中说道:中药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微生物、抗突变和抗癌、驱虫作用、酶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等。

目前,在中国关于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很少见到,在现有专利和文献中主要是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微波萃取法等,这些方法过程单一、提取效率低。本发明采用生物酶解技术与减压蒸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得挥发油的提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微胶囊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能减少复方制剂中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能隔绝药物组分间的反应,同时能保护药物,如易氧化,对水气敏感的药物;可以遮蔽药物的苦味和异味;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用微胶囊配置散剂,流动性好,剂量比较准确;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等。对于食品工业,可以使纯天然的风味配料、生理活性物质融入食品体系,并能保持生理活性,它可以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它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制备微胶囊产品中的应用,从而扩大了挥发油的应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将新鲜的艾叶清洗干净,去除根部,切成长1~3mm小段;       

(2)取艾叶碎段,置于提取器中,用蒸馏水浸泡,并搅拌溶液;

(3)然后加入艾叶碎段重量0.5%~2%的生物酶试剂进行酶解处理;

(4)酶解完成后,采用减压蒸馏的工艺,收集蒸馏液,补加蒸馏水重复蒸馏1~2次;

(5)合并蒸馏液,加入蒸馏液体积2~5倍有机溶剂萃取,并加入艾叶碎段重量的1/5~1/4的干燥剂脱水;

(6)采用水浴加热回收有机溶剂,得到艾叶挥发油。

步骤(2)中所述加入蒸馏水与艾叶碎段的体积质量比为5~10:1倍,浸泡时间为20~40min。

步骤(3)中所述的生物酶为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中的一种,酶解时的温度设定在30~45℃,酶解时间为1~3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5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