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中继网络的欠采样量化转发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44286.2 | 申请日: | 2014-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4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波;翟静;林家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28/06;H04W88/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夏宪富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中继 网络 采样 量化 转发 方法 | ||
1.一种用于中继网络的欠采样量化转发方法,所述方法的应用场景是:设有多个传感节点Sj、多个中继节点Rj和一个信宿、即融合中心FC(Fusion Center)组成的集中式架构的无线传感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其特征在于:因该多个传感节点Sj用于观测同一事件,采集的是携带有不同噪声的同一信号,且该采集信号是稀疏的;故该多个传感节点Sj分别对相同的稀疏信号x以压缩感知方式采样、量化、编码和调制,随后经由各自的直传链路和/或相应中继节点Rj的转发链路发送给FC,再由FC根据信源端的压缩采样和信宿端的信号重建策略,利用协作网络的信号固有稀疏特性,以及各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低复杂度的信号还原方法,从而获得精确的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式中,自然数下标j是传感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序号,其最大数都为J;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骤:
步骤1,第一个时隙,每个传感节点Sj广播其经过压缩采样和量化、编码、调制处理的信息,即向各自的中继节点Rj和/或融合中心FC发送欠采样信息步骤2,第二个时隙,每个中继节点Rj协助各自的传感节点Sj向融合中心FC转发数据,即发送经过量化转发处理后的信息
步骤3,融合中心FC分别接收到来自各个传感节点Sj和各个中继节点Rj的信号和执行相应的判断、迭代译码和稀疏信号恢复的操作,重建稀疏信源信号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是环境信息和个人通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11)每个传感节点Sj采集的信源端稀疏信号为x,该稀疏信号是属于实数域RN的信号,假设信号x能够表示为N个正交基的线性组合,即:其中,θ=(θ1,...,θn,...,θN)T是系数向量,稀疏基为Ψ=(ψ1,...,ψn,...,ψN);自然数下标n分别是系数向量元素序号和稀疏基元素序号,其最大值为信号x的长度N;如果θ只有K个非零元素,且K<<N,则信号x为K-稀疏信号,即信号x能够仅用θ的K个非零系数来表征之;
(12)传感节点Sj采用测量矩阵Φj对采集的稀疏信号x执行欠采样、即进行压缩采样,得到测量值yj=Φjx=ΦjΨθ=Ωjθ,式中,Ωj=ΦjΨ为压缩采样结构的等效测量矩阵,其中的测量矩阵Φj属于实数域RM×N,测量值yj属于实数域RM,M是测量值yj的维数,N是信号x的长度;
(13)传感节点Sj对欠采样的测量值yj=Φjx执行量化、信道编码Cs和调制处理操作后,得到欠采样信息
(14)各个传感节点Sj分别将该欠采样信息广播至各自的中继节点Rj和/或融合中心F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传感节点Sj对稀疏信源信号x执行欠采样、即压缩采样的机理是:基于相同的测量矩阵Φ,或者是分别基于各自不同的测量矩阵Φ1、Φ2、…、Φj、...ΦJ;所述测量矩阵Φ或Φj的选择包括随机矩阵、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矩阵或贝努利随机矩阵,只要能够以高概率满足受限等距特性RIP(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42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