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4073.X | 申请日: | 2014-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任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宏宇 |
主分类号: | H01H1/56 | 分类号: | H01H1/56;H01F2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101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创新 接触 切换 机构 | ||
1.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主要构件包括:动触片(1)、整合销(2)、轴承(3)、 滑块(4)、弹簧(5)、支座(6)、主轴(7)、定触头(8)、挤压帽(9);其基本结构为:动 触片(1)中心孔穿过整合销(2),整合销两端各镶有轴承(3),轴承分别嵌入在滑块(4), 滑块各顶着弹簧(5),弹簧分别支撑于支座(6),支座都固定在主轴(7),主轴环周分布有 各个定触头(8),定触头分别由电缆线与变压器线圈抽头连接,动触片(1)周向切换跨接于 两相邻定触头(8)之间导通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个动触片(1)为弹性等直径圆板式碟形 制件,所谓碟形运用立体几何学的确切描述应该是:没有其中心孔围成的上底面也没有其外 圆周边围成的下底面的旋转体圆锥台的侧面,其通过圆锥台旋转轴线的剖切面与圆锥台侧面 相交成的旋转母线呈倾斜状直线或任意状曲线;反过来说,也就是这个倾斜状直线或任意状 曲线之旋转母线绕空间旋转轴线旋转一周的轨迹就是圆锥台侧面,由整合销(2)端头的挤压 帽(9)对两两对合的碟形动触片进行穿接串联施以轴向聚缩的弹性预紧力而后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可以是所有两两对合 碟形动触片(1)由一根通长整合销(2),在其两端配备其它构件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基本结 构组合,构成该机构的整体组合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将两两对合的 碟形动触片(1)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由若干两两对合碟形动触片(1)各选择长度相适整 合销(2)加以穿接串联并分别配备其它构件采用权利要求1的基本结构各自组合,而后再统 为一体构成该机构的分组组合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两两对 合碟形动触片(1)都遵循如下力学平衡式:在同一动触片上其外圆周边对相邻动触片外圆周 边轴向挤压力总合∑F1等于其中心孔内圆周边对另侧相邻动触片中心孔内圆周边轴向挤压力 的总合∑F′1,方向相反和绝对值大小相等即|∑F1|=|∑F′1|,且在该平衡力的作用下,动 触片的圆锥台侧面产生的微观变化是:当圆锥台高度稍小时,则其圆锥台下底面直径微大, 反之,圆锥台高度稍大时,则其圆锥台下底面直径略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两对合的 碟形动触片(1)跨接两相邻定触头(8)之间,分别在同一动触片两个接触点处,有定触头 对动触片的支反力并分别分解成方向相向的对动触片的内聚力F2和F′2即和,其绝对值相 等|F2|=|F′2|,以及对动触片的上举力F3和F4分别与动触片的下沉力F′3和F′4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达到力的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两两对 合的碟形动触片(1)外圆周边间隔相等弧长处与其中心间还可制有辐射状径向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两对合碟 形动触片(1),单片厚度0.5毫米至8毫米,单而加大压强,合则增扩热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分接开关的创新型接触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若某组两两 对合碟形动触片(1)为n片,各片接触压力设定为F5,其整合销(2)两端各施相等弹簧力, 且每端各有m个弹簧,则每个弹簧所施额定弹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宏宇;,未经任宏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40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