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及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3412.2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3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孔衡;周潜;谢玮霖;董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077 | 分类号: | H04B10/077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无源 网络故障 监测 系统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装置:
参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需测量的参数;
光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切换测量所使用的通道,以对在多路多级无源光网络中与所使用的通道对应的多级无源光网络进行测量;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光开关控制单元,根据参数设置单元的设置,获取多级无源光网络测量的参考数据;
节点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数据设置网络节点,完成所述参考数据与所述多级无源光网络的匹配;
测量与分析单元,用于再次对同一多级无源光网络进行测量得到再测数据,并根据所述参考数据、节点设置单元生成的网络节点设置信息、再测数据进行事件分析求得结果数据;
显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呈现所述结果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设置单元包括如下装置:
OTDR测量参数设置模块,用于对多路所述多级无源光网络监测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配置,所述参数包括:发射探测光脉冲波长、发射探测光脉冲宽度、所测光纤链路最大长度、所测光路采用光纤的折射率、数据累加平均次数、优化级别;
OTDR下位机IP地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和远程OTDR下位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参数,所述网络连接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OTDR下位机远程重启控制模块,用于对远程OTDR下位机的硬件进行重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置单元包括如下装置:
自动默认方式设置模块,用于按照默认的节点次序,自动完成所述节点设置;
手动选择方式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对节点选项的指定来完成节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装置:
迹线图模块,用于将参考数据、再测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生成迹线图;
拓扑图模块,用于根据参考数据、再测数据、网络节点信息,通过匹配与两点连线的方法,配合图标注解生成被测多级无源光网络的结构拓扑图;
数据表格模块,用于根据参考数据、网络节点信息、结果数据,获取事件类型、距离、反射峰值、相对距离、损耗、衰减系数、节点类型这些信息,以生成相对应的数据表格;
提示消息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进行的操作,以及通过简短的消息方式报告测量结果;
状态监控模块,用于监测当前测量的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帮助用户在所述显示单元中进一步查看与分析测量结果的辅助功能单元,所述辅助功能单元包括如下装置:
视图缩放模块,用于对显示单元显示的内容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
自动合适模块,用于根据显示窗体的尺寸,对显示单元显示的内容自动缩放到最佳大小;
选取细节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划定的一个区域进行局部放大;
自由拖动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指令对显示单元所显示内容进行移动;
事件标记模块,用于在显示单元显示内容中存在事件点的位置加上圆点记号,并在下方用括号标出事件对应的坐标;
选中事件高亮模块,用于当用户在显示单元显示的数据表格里选中一行时,显示单元显示的迹线图自动移动到该行对应的事件点位置,同时改变该事件点事件标记的颜色、为事件点生成一条辅助虚线;
屏幕截取模块,用于保存当前的屏幕图片;
数据探针模块,用于在显示单元显示的迹线图中提供两根数据探针,该探针能够获得与迹线交点的坐标;
坐标显示框模块,用于实时显示当前鼠标在显示单元显示的迹线图中的坐标、数据探针所探测的两个交点的坐标,以及两交点间的横向差值与纵向差值;
项目列表框模块,用于显示当前正在显示单元显示的迹线图、拓扑图中显示的项目的图形、颜色与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采用跨平台编程框架wxWidgets开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34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