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43114.3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健之;岛田昌彦;田中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02 | 分类号: | H01H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触摸式开关的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知道一种开关系统,操作者通过拇指来触摸操作面,该开关系统检测基于该触摸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例如,开关系统为了操作车载设备而安装在方向盘的辐条上。作为这种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方向盘在辐条上安装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具有能够进行轻拂操作等姿势操作的触摸开关。
操作者通过拇指对触摸开关的操作面触摸,由此能够操作任意的车载设备。作为车载设备,例如可列举导航系统。
但是,在开关配置在辐条那样的狭窄部位上的情况下,担心会操作与需要操作的开关不同的开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配置在狭窄的部位上也能够正确操作的开关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系统,操作者通过拇指触摸开关的操作面,所述开关系统检测基于该触摸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所述操作者的拇指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的操作面形成为凹凸状。
这样,在本发明中,开关的操作面形成为凹凸状。通过形成为凹凸状,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辨别到与开关的操作面触摸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操作者的拇指触摸至错误的部位,操作者能够正确地进行任意的操作。
优选为,所述形成为凹凸状的部位,在所述操作者能够进行操作的范围的整个区域内形成。
即,在形成为凹凸状的部位的范围中,操作者进行开关的滑动操作。通过明确能够操作的范围,能够进一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优选为,所述开关的操作面的周缘的基本面为一般面。
操作面形成为凹凸状,另一方面,与操作无关的基本面形成为一般面。通过使3维的操作面和2维的基本面连续,而能够提高开关的设计性。
优选为,所述开关的操作面配置在车辆用方向盘的辐条上,
以所述车辆用方向盘中的、在握持外圈的状态下所述操作者的拇指的根部所接触的部位为中心,沿着预先设定的规定半径的圆弧而形成有所述凹凸状的部位。
即,以沿着握持外圈的操作者的拇指的轨迹的方式,配置有凹凸状的部位以及开关。由此,操作者能够通过自然的拇指动作来操作开关。即,通过采用该构成,能够提高开关的操作性。
优选为,所述开关的操作面配置在由外圈、一体形成在该外圈的内周的大致T字状的辐条构成的车辆用方向盘的所述辐条上,
所述车辆用方向盘构成为,使所述操作者握持大致T字状的所述辐条的沿横向延伸的边与所述外圈之间的交点的附近,
相对于与沿横向延伸的所述边垂直延伸的线,连结所述形成为凹凸状的部位的线从下向上且朝向外侧地斜着交叉。
即,以沿着握持外圈的操作者的拇指的轨迹的方式,配置有凹凸状的部位以及开关。由此,操作者能够通过自然的拇指动作来操作开关。即,通过采用该构成,能够提高开关的操作性。
优选为,将所述开关作为第1开关,
所述辐条还具有第2开关,
该第2开关与所述第1开关相比配置在离所述外圈较近的部位上,
所述开关系统具有控制部,当从所述第1开关以及所述第2开关的双方同时接收到接触信号时,判断为仅检测到所述第1开关的接触信号。
第2开关与第1开关相比配置在离外圈较近的位置上。若想在握持外圈的状态下操作第1开关,则会担心错误地同时触摸第2开关。在同时触摸了第1以及第2开关的双方的情况下,以使第2开关的操作无效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依照操作者的意图来控制设备。由此,进一步提高开关的操作性。
优选为,所述第1开关的操作面以从所述操作者的拇指远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2开关的操作面而朝向车身前方倾斜。
朝向不同的方向来配置第1开关的操作面和第2开关的操作面。由此,能够抑制误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正确性。
优选为,在所述开关的附近,设有使所述开关的操作面发光的背光源,
所述背光源通过检测所述操作者对所述开关的接触而点亮。
使开关所配置的部位在视觉上明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部的操作的正确性。
优选为,该开关系统安装在车辆用方向盘上,
该车辆用方向盘由用于使车辆转向的外圈、和一体形成在该外圈的内周面上的辐条构成,
所述操作面位于所述辐条中的、在握持所述外圈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操作的部位上,
并且,以所述车辆用方向盘的面垂直方向为轴,
且以在所述操作者握持所述外圈时,所述操作者的拇指的拇指球所接触的部位为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3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