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消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42996.1 | 申请日: | 2014-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韩鹤孙;公承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赵占元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消音器 | ||
一种用于车辆的消音器,其可以包括外壳、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入口管、中间管、出口管,所述外壳限定了其中的空间,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所述入口管延伸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通过所述第一室和第二室连接至所述第三室,所述中间管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室和第三室之间连接,并在其可以设置在第二室中的部分中具有多个孔,所述出口管从所述第一室内部的第一开口端部顺序地延伸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顺序地延伸通过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顺序地延伸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然后延伸至外壳的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消音器,更特别地,涉及用于减少背压、增强动力并在低-中速度范围内获得动感音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图1A和图1B显示了常规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音器结构。具有特定体积的消音器502设置在排放管500的尾部从而在从发动机将排放气体排放至空气的同时减少噪音。
此外,由多个挡板504分隔开的多个室设置在消音器502的外壳的内部。排放气体通过入口管506进入,且排放气体通过出口管508离开,所述入口管506和所述出口管508通过外壳内部的空间相互连接。通过此构造,消音器502减少排放气体通过膨胀、收缩和干扰而产生的隆隆声。如图中所示,设置可变阀510以在发动机空转时改进车辆的安静性。
然而,可变阀510相对较昂贵,并引起在低-中速度范围中的背压的增加,由此减少发动机的动力。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消音器,其因不使用昂贵的消音器部件而成本降低,在发动机的中-低速度范围内增加动力的同时减少背压,并通过放大排放噪音的200Hz范围内的C4和C6成分来实现动感音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车辆的消音器可以包括外壳、第一和第二挡板、入口管、中间管、出口管,所述外壳限定了其中的空间;所述第一和第二挡板将外壳内部的空间分隔成在其中顺序排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室;所述入口管从所述外壳的一侧延伸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通过第一室和第二室连接至第三室,从而使得排放气体从外部通过所述入口管引入;所述中间管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室之间连接,并可以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的部分中具有多个孔;所述出口管从第一室的内部的第一开口端部顺序地延伸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顺序地延伸通过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顺序地延伸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然后延伸至外壳的外部,使得排放气体通过出口管排放至外部。
所述入口管在其分别设置在第一室和第二室中的部分可以具有多个孔。
所述出口管从所述第一室中的一个端部线性地延伸,从而顺序地延伸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至所述第三室内部的第一U型管部段,顺序地延伸通过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部的第二U型管部段,顺序地延伸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然后通过外壳延伸至外部。
出口管在其延伸通过外壳前暴露在所述第三室内部的部分可以具有多个孔。
入口管、中间管和出口管构造成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中的入口管和中间管的部分相互平行地排列,出口管的第一开口端部和入口管的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内部被出口管的第二U型管部段空间上相互分开的位置处,所述入口管的第一开口端部和所述出口管的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室的内部,从而彼此相邻而没有空间上的障碍。
如上所述,因为没有使用昂贵的消音器部件,则有可能减少成本,在发动机的低-中速度范围内增加动力的同时减少背压,并通过放大排放噪音的200Hz范围中的C4和C6成分的放大来实现动感音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