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2632.3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2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伟 |
主分类号: | C07C39/21 | 分类号: | C07C39/21;C07C3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藜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白藜芦醇的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因其首先发现于白藜芦而得名。
科学家发现,白藜芦醇多种药物活性,如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可以治疗癌症。
现有技术中存在制备白藜芦醇的多种方法:
1、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多步反应后得到白藜芦醇[见卓广澜等(“天然产物(E)-白藜芦醇的全合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12卷第3期,2002年)]
2、由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和对硝基甲苯反应,并使用相转移催化剂[见乔珍等(“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反式-3,4,5-三甲氧基-4’-硝基苯乙烯”,《合成化学》,第14卷第1期,2006年)]。
3、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而得到目标产物白藜芦醇[见李印钊等(“天然产物(E)-白藜芦醇的全合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0(1),2005年)]。
但这些制备方法,存在着很多缺点,如使用了相转移催化剂、时间过长、步骤过多等。因此了,对白藜芦醇的制备方法存在探索和优化的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这些缺点,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完成并实现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碱性催化剂和铵盐的存在下,3,5-二羟基苯甲醛与对甲基苯酚进行反应,一步得到白藜芦醇。
其中,反应式如下: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碱性催化剂,例如可为NaOH、KOH、甲醇钠、乙醇钠、NaH、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所述铵盐为三甲基溴化铵、三甲基氯化铵、N,N-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或N,N-二乙基十二烷基氯化铵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N,N-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或N,N-乙基十二烷基氯化铵,最优选为N,N-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3,5-二羟基苯甲醛与对甲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1-3,例如为1:1、1:2或1:3。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与铵盐的摩尔比为1:1-3,例如为1:1、1:2或1:3,最优选为1:1。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与3,5-二羟基苯甲醛的摩尔比为0.01-0.05:1,例如为0.01:1、0.02:1、0.03:1、0.04:1或0.05:1。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反应温度为50-80℃,例如为50,℃、60℃、70℃或80℃。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反应时的反应溶剂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为甲醇、乙醇、丙醇、丙酮、DMF、DMSO、THF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甲醇、乙醇、丙醇、丙酮。
在本发明的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TLC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例如可为5-10小时。
本发明通过使用碱性催化剂和铵盐的配合使用,可有效地使3,5-二羟基苯甲醛与对甲基苯酚发生反应而得到白藜芦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
实施例1
在1000ml反应容器中,加入300ml甲醇,然后依次加入1摩尔3,5-二羟基苯甲醛、1摩尔对甲基苯酚,0.01摩尔NaOH、0.01摩尔N,N-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然后反应5小时,反应温度为50℃。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水后布氏漏斗过滤,得到无色的固体产物,产率为92.8%,纯度为93.5%。
实施例2
在1000ml反应容器中,加入400ml乙醇,然后依次加入1摩尔3,5-二羟基苯甲醛、2摩尔对甲基苯酚,0.03摩尔叔丁醇钾、0.06摩尔N,N-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然后反应8小时,反应温度为70℃。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水后布氏漏斗过滤,得到无色的固体产物,产率为91.1%,纯度为91.7%。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伟,未经王晓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甘氨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酱油渣制作生物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