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端承插式沟槽快速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1657.1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6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福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防蚀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8 | 分类号: | F16L3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赵婷 |
地址: | 中国台湾屏***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端承插式 沟槽 快速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管端承插式沟槽快速接头,尤指一种得于相邻衔接二管件的其中一管件的末端设置有连接元件,或于相邻衔接二管件的末端各自设有一连接元件,并藉连接元件的大管径端的内管壁为管件的一定长度伸设,再以止水垫圈抵顶于管件表面,产生止漏效果;或将前述大管径端的内管壁直接与管件胶合连结;如此,得藉由一管件所设连接元件的结合槽与对应另一管件自身的结合槽为快速接头设置,或藉由一管件所设连接元件的结合槽与对应另一管件所设连接元件的结合槽为快速接头设置,即可快速拆卸相衔接的二管件,或将二管件衔接结合,达到方便清理与维护的管端承插式沟槽快速接头的创新。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的管联结器或管接头,如中国台湾第I370880号题为“可变形机械式管联结器”的发明,为了让联结器与末端互相衔接的二管元件得以互相固设结合,乃必须于二管元件的表面适当位置加工有槽沟。前述联结器由二联结器元件及封件组成,并于二联结器区段各设一对拱型表面,并于二联结器区段内部设有可挠性弹性封件,如此,当相邻二管元件相衔接后,必须藉由前述二联结器区段及封件封闭于相邻二管元件的衔接处,并为了防止联结器移动,此时需要藉由二联结器区段各设的一对拱型表面分别与二管元件的槽沟相结合,最后再以螺母将二联结器区段的两端栓设成连体,即可将联结器包覆固设于相邻二管元件的衔接处,达成相邻二管元件互相衔接,且之后方便拆开相邻二管元件的衔接处,进行维修与更换。
如中国台湾第M437409号题为“管结头结构”的新型,乃是当相邻二管件互相衔接后,于管件表面设卡合槽,并以管接头的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的卡合突缘卡合于管件的卡合槽,再以扣合元件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固定,即可利用管接头共同夹固管件,将相衔接的二管件充分结合,并以止漏元件防止排水管内的液体渗漏。
上述二项现有技术,如要将管元件与联结器结合,必须于管元件表面预先加工有槽沟或卡合槽,然而,管元件的施工,须配合建筑物的现场状态,可能是地形或距离长度的不同而进行裁切。除非符合标准规格长度的管元件才能在成型工厂内完成加工有槽沟或卡合槽,至于不符合标准规格长度的管元件则必须由施工技术人员依据施工现况随时裁切调整长度,此时,就必须藉由行动式管元件槽沟或卡合槽加工设备,于施工现场对管元件表面进行加工成型有槽沟或卡合槽,如此,将造成施工进度停滞,且因为行动式管元件槽沟或卡合槽加工设备体积大,搬运不易,更需至少有二以上的人力互相协力,始能完成操作,造成施工成本的累进,更增施工上的困难度。
为此,本案创作者,积多年各种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经验,特针对前述相邻管件衔接上的问题加以研究,乃发明本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提升相邻二管件的施工衔接速度,又可确保衔接部分不泄漏的管端承插式沟槽快速接头的结构创新。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管端承插式沟槽快速接头,至少包含:连接元件,设大管径端与小管径端,前述大管径端的内管壁得为管件一定长度伸设,并以止水垫圈抵顶于管件表面,产生止漏效果;前述小管径端的内管壁与管件的内管壁相当,得于前述小管径端的外管壁成型有快速接头的结合槽;如此,得藉由一管件的连接元件所设的结合槽与另一管件的结合槽以为快速接头设置,或藉由一管件的连接元件所设的结合槽与另一管件的连接元件所设的结合槽以为快速接头设置,得以快速拆卸二管件的衔接处,更方便清理与维修,并具备伸缩防震的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管端承插式沟槽快速接头,得藉由连接元件的大管径端的内管壁为管件一定长度伸设设置,并将大管径端的内管壁与管件胶合连结;前述小管径端的内管壁与管件的内管壁相当,得于前述小管径端的外管壁成型有快速接头的结合槽;如此,得藉由一管件的连接元件所设的结合槽与另一管件的结合槽以为快速接头设置,或藉由一管件的连接元件所设的结合槽与另一管件的连接元件所设的结合槽以为快速接头设置,得以快速拆卸二管件的衔接处,更方便清理与维修。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发明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元件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元件实施例一的运用例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元件实施例一的运用例二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元件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元件实施例二的运用例一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防蚀管业有限公司,未经第一防蚀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1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Y型三通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力软管及其连接零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