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绞线锈蚀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41443.4 | 申请日: | 201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8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兰成明;肖珣;孙冬柏;李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结构钢 锈蚀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钢绞线锈蚀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方法包括步骤:
1)取与所用钢绞线同牌号高强钢丝在中部进行切割,形成矩形薄片截面,该薄片作为传感元件;
2)取矩形截面宽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作为锈蚀监测面,沿钢丝切割高度方向的截面的不同高度位置设置连续的应变测点;
3)对钢丝锈蚀监测面之外的其它3个表面采用聚酯材料进行防腐保护,聚酯材料与钢丝间采用防腐处理;
4)将该薄片与辅助框架连接形成锈蚀监测装置,对中间钢丝薄片施加预拉应力并锚固在辅助框架上,其中锈蚀监测钢丝薄片初始预拉应力等于实际监测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
5)钢丝薄片锚固后通过锈蚀监测装置两侧横梁作用上下边框产生预压应力,钢丝薄片形成平面应力状态;
6)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结束后,在注浆前将锈蚀监测装置放入钢绞线套管内靠近锚固端位置、弯矩最大位置或其他待监测部位,设置锈蚀监测面朝向侵蚀离子侵入方向;
7)注浆凝结硬化后锈蚀监测装置与结构形成整体,锈蚀监测装置可与结构整体一起变形;
8)通过钢丝薄片截面不同高度处连续应变测点监测数据,判断钢绞线初始锈蚀时间;通过相应程序计算锈蚀程度与锈蚀速率;根据未锈蚀截面上连续应变测点长期的应变变化判断结构预应力损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锈蚀检测装置(13)包括框架(1)、中部钢丝薄片(2)和钢丝锚具(7),在距所述锈蚀监测面(8)不同高度处设置连续应变测点(4)并通过钢丝锚具(7)安装在框架(1)中,所述钢丝锚具(7)对中部钢丝薄片(2)进行预应力加载并锚固,在除锈蚀监测面(8)以外的三个表面采用聚酯材料护套(5),钢丝薄片与聚酯材料护套(5)间设置防腐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应变测点(4)为高空间分辨率分布式光纤,通过高性能胶水粘贴在预应力中部钢丝薄片(2)截面上,沿纵向不同截面高度处,并通过传输光纤与相应解调仪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应变测点(4)上靠近钢丝锚具(7)处预留一段光纤不与预应力钢丝薄片(2)粘贴,用于监测温度并进行温度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锈蚀监测装置(13)埋设前,其框架(1)的上下边框、两侧横梁与钢丝锚具需做防腐处理,防止使用过程发生腐蚀;其中部钢丝薄片(2)与左右横梁接触部位需做电隔离(绝缘)处理,避免发生异金属电偶腐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应变测点(4)采用一系列的链式应变片组,所述每个链式应变片组内有10个应变测量片和1个用于温度补偿的温度补偿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式应变片组内应变片栅长0.6mm,相邻应变片中心距1mm,通过高性能胶水粘贴在预应力钢丝薄片(2)截面上的不同高度处,所述应变片组通过焊接端子和导线与相应的应变仪连接,连续监测长度方向上各测点的平均应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锈蚀监测装置(13)埋设前,其框架(1)的上下边框、两侧横梁与钢丝锚具需做防腐处理,防止使用过程发生腐蚀;其中部钢丝薄片(2)与左右横梁接触部位需做电隔离(绝缘)处理,避免发生异金属电偶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14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