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广角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40787.3 | 申请日: | 201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3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张睿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广角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广角镜头,尤其关于一种微型化的广角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设备均有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发展来符合人性的需求,因此镜头模块也必需随着小型化才能应用于如移动装置、车用装置、运动装置及安全监控装置等领域的产品上;而于镜头模块小型化的过程中,人们还希望镜头兼具较高的视场角(FieldofView,FOV),才能够撷取较宽广的视野范围。
然而,当镜头的视场角大于90度时,容易导致成像畸变与失真,为了克服畸变或失真等像差,镜头就必须采用较多的透镜来加以补偿,如此却增加了镜头的厚度,与小型化的需求相违背。是以,如何能够兼顾小型化及视场角的需求,甚至是同时拥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已成为目前该领域人士所极力研究的议题。相关研究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416197公开号所示,但其仅揭露镜头中的多个透镜的多个焦距之间的关系规范,并无对该多个透镜的材质及与材质相关的多个光学参数,如阿贝数(ABBEnumber)、折射率等,有所著墨与研究。
此外,现有的小型化镜头因其后焦(镜头的最后一个透镜至焦平面的距离)过短,导致镜头模块必须采用COB(ChipOnBoard)封装的方式进行组装,但藉由COB封装的方式会增加制造成本;又,过去小型化的镜头因其内部的透镜大都是由塑料材料所制成,故光度损耗很多,造成所获得的影像偏暗。
根据以上的说明,现有的小型化镜头具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微型化的广角镜头,其藉由设定各透镜的焦距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透镜的材料光学参数间的相互关系而使镜头兼具小体积、广视场角、高成像质量以及低制造成本的优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型广角镜头,其沿其光轴方向从物端至像端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该微型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材料条件(1)~(4)中的至少一者:
(1)0<V1-V2<20;
(2)1.78<I5<2.2,16<V5<35,且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以及像侧表面分别为凹面以及凸面;
(3)0.75<I3/I1<0.95,1.05<I5/I1<1.25,15<V3-V1<40,且20<V1-V5<45;及
(4)1.65<I2<2.2,35<V2<70,V4-V5>20,且I5-I4<0.4;
其中,V1为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ABBE),V2为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为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I1为该第一透镜的折射率,I2为该第二透镜的折射率,I3为该第三透镜的折射率,I4为该第四透镜的折射率,I5为该第五透镜的折射率。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式:-3.2<f/f1<-0.78;其中,f为整体微型广角镜头的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焦距。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式:1<f/f4<2;其中,f为整体微型广角镜头的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焦距。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式:f1/f2<0;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焦距。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包括电子感光元件,用以供一被摄物成像于其上,且该微型广角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式:1<ImgH/f<2;其中,ImgH为该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整体微型广角镜头的焦距。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包括电子感光元件,用以供一被摄物成像于其上,且该微型广角镜头还满足下述条件式:TTL/Imgh<3;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电子感光元件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该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包括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
较佳地,所述微型广角镜头还包括红外线滤光片,且该红外线滤光片设置于该第五透镜与一成像面之间,用以过滤复数噪声光。
较佳地,该微型广角镜头是透过LCC(LeadlessChipCarrier)封装方式被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