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储能装置的充电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6891.5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8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A·芒努松;M·尼尔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王英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电源输出 电压差 储能装置 充电参数 电源 中止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储能装置的充电的方法和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利用电源(106)对车辆中的储能装置(202)充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S301、S401)从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开始充电(S303、S403);确定(S305、S405)从电源输出的第二电压;基于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之间的差来确定(S307、S407)第一电压差;在预定的时间之后,中止充电(S309、S409);确定(S311、S411)从电源输出的第三电压;开始充电(S313、S413);确定(S315、S415)从电源输出的第四电压;基于第四电压与第三电压之间的差来确定(S317、S417)第二电压差;基于第二电压差与第一电压差之间的差来确定(S319)偏差值;和基于偏差值,控制(S321)充电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装置的充电。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储能装置的充电。
背景技术
近来,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在全世界的道路上都已经变得越发常见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需要大型且强劲的可充电电池。尽管安装在例如电动车辆中的这种电池的尺寸很大,但是取决于驾驶车辆的频率和距离,几乎每天都必须为它们再充电。
为给电动车辆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再充电所需要的来自电源的功率是相当大的。一个顾虑是,在沿着从电源到储能装置的电路径的某处的高电阻的点或连接(例如,故障连接、破损的线缆或松动连接)的风险,这对于充电系统来说可能是危险的。充电系统中的增大的电阻以及高电流导致温度升高,并且可能因此成为火灾隐患,或可能损坏充电系统的部件。此外,例如充电线缆的增大的电阻可能导致电源的输出饱和,这将在电源上施加不必要的应变。
对于常规的充电系统而言,通常存在专用的线缆,该专用的线缆具有用于检测升高的温度的集成的温度传感器。在例如US2011/0204849中公开了包括温度传感器的充电线缆。在US2011/0204849中公开的线缆中,温度传感器在例如接近电源出口的线缆的末端处测量线缆中的温度。
然而,这种线缆具有高复杂性并且相对昂贵。此外,电阻的增大可能是由于例如,诸如除了充电线缆以外的系统线缆之类的部件的发热,或任何其它高电阻的连接或缺陷。这种缺陷(或发热或连接)可能出现在沿着从电源到电池的电路径的任何位置,并且因此利用集成在线缆中的温度传感器可能难以准确检测出这种缺陷(或发热或连接)。因此,需要更准确地确保安全的充电过程。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总体目标是利用适合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充电的任何线缆来提供一种改进的充电方法。
因此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利用电源对车辆中的储能装置进行充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表示从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一值;开始利用电源对储能装置进行充电;确定表示从电源输出的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值;基于第一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电压差;在预定的时间之后,中止充电;确定表示从电源输出的第三电压电平的第三值;开始利用电源对储能装置进行充电;确定表示从电源输出的第四电压电平的第四值;基于第三值与第四值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二电压差;基于第一电压差与第二电压差之间的差来确定偏差值;以及基于该偏差值来控制充电参数。
表示电压输出电平的值可以是例如测量的电压值或电流值。通过从第二值减去第一值或从第一值减去第二值来确定所述差。偏差值表示功率损耗,所述功率损耗由在沿着从电源到储能装置的电路径的任何位置的例如故障、不连续、中断、或不完整连接的电阻所引起,或可能由故障线缆(例如在线缆的导体上有缺陷、或不适合电源入口(inlet)或出口(outlet)的线缆)所引起。因此,沿着从电源到储能装置的电路径的任何高电阻的点可能引起功率损耗。偏差值还可以是由电压值和电流值确定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尔沃汽车公司,未经沃尔沃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8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