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6636.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1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饭冢崇史;岩井清高;天谷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松浦机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避免由于防振装置的保持部(11)的压接区域嵌入到工件(2)的被加工了的区域(21)的凹部内所产生的弊端的防振装置的构成。一种防振装置,在加工阶段多个防振保持部(11)通过从液压缸(31)供给的压力以压接状态对圆柱状的工件(2)的外周表面进行保持,并且通过工件(2)的转动来变更对于所述外周表面的压接位置,其中:在以所述转动的中心线位置为基准的角度范围内,由防振保持部(11)的两端形成的角度范围处于比加工区域(21)的角度范围大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防止工作阶段的工件的振动必不可缺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防止工作期间的工件振动,这在实现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上是必不可缺的事项。
工件沿着圆周方向被区分为加工区域与非加工区域,防振用的保持部在对已经加工了的区域进行压接的状态下频繁地与主轴一起进行移动。
以往技术中的由保持部所产生的压接状态下,如图5所示,压接区域窄小,对加工区域的一部分区域进行压接。
然而,在这样的压接状态的情况下,由保持部产生的压接区域嵌入于由于加工而凹陷的区域即凹部内,即使为了接下来的加工而要将工件沿着圆柱上的中心轴转动,由于该嵌入的原因在转动时频繁产生障碍。
然而,在以往技术中,对于保持部的压接区域嵌入到已经加工了的凹部的情况下的上述弊端,并没有进行格外的考虑。
因而,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凸轮轴工件的研磨、进行了与加工部位的存在以及工件的防振有关的说明,但对于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作任何记载。
在专利文献2中,对工件的加工以及防振装置这两方进行了记载,但对于压接区域接触已经加工了的区域的情况下的问题点并没有特别进行说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9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9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避免由于防振装置的保持部的压接区域嵌入到工件的被加工了的区域的凹部内所产生的弊端的防振装置的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本构成是一种防振装置,在加工阶段多个防振保持部通过从液压缸供给的压力以压接状态对圆柱状的工件的外周表面进行保持,并且通过工件的转动来变更对于所述外周表面的压接位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转动的中心线位置为基准的角度范围内,由防振保持部的两端形成的角度范围处于比加工区域的角度范围大的状态。
在由所述基本构成所构成的本发明中,防振装置的保持部的压接部位不能嵌入到加工区域中的凹部内,能够避免在随后的工件的旋转中产生的障碍。
而且,在后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调整保持部的位置,能够容易地对工件的精度误差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侧剖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侧剖图。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侧剖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振装置的侧剖图,并且是表示实施例2的液压供给装置的状态的框图。
图5是表示利用以往技术的防振装置的状态的侧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防振装置
11 防振保持部
12 压力传递部
2 工件
21 加工区域
22 非加工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松浦机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松浦机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