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游动微菌及其菌剂和制备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36033.0 申请日: 2014-08-29
公开(公告)号: CN104195082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发明(设计)人: 孙纪全;刘敏;徐莲;吴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0;A01N63/02;A01P21/00;C12R1/0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游动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游动微菌属(Planomicrobium)细菌,还涉及利用该Planomicrobium细菌生产的微生物菌剂,以及所述Planomicrobium细菌与菌剂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的土壤,土壤的盐碱化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甚至导致土地荒废。据统计,我国的盐碱地资源面积约5.27亿亩,其中盐碱耕地0.88亿亩,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土壤盐碱化使我国每年造成大量的粮食减产,农田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粮食减产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针对这个问题,人们主要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先改善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含盐量等,实现盐碱化土地的利用。治理盐碱地改良措施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以及农业耕作措施等,包括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以及利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微生物菌株形成的肥料来改善土壤性质等。

据研究,在自然界的植物体内或根际存在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这些菌株不但不会引起宿主植物的疾病,反而可以通过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提高植物自身抗逆境条件包括耐受盐碱的能力。开发这些微生物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土壤的盐碱化仍然缺乏有效手段来治理,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微生物来提高普通作物的耐盐能力,实现盐碱化土壤的利用。

本发明主要从具有较强盐碱耐受能力的植物体内,筛选自身耐盐能力强并可以提高作物耐盐碱能力的细菌,以期提高普通作物的耐盐能力。本研究的植物内生细菌可以在植物根际与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使用菌量低,操作简便、成本低。

本发明的发明点之一是提供一种对提高作物耐盐能力有较好效果的Planomicrobium属细菌。

本发明的发明点之二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Planomicrobium细菌生产的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的发明点之三是提供上述Planomicrobium属细菌和菌剂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的应用方法。

具体来说,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游动微菌属菌株G14-7(Planomicrobium sp.G14-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602。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游动微菌属菌株G14-7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的游动微菌属菌株G14-7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土壤是指含可溶性盐浓度为0~2.0%的土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利用上述的游动微菌属菌株G14-7生产得到,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动微菌属菌株G14-7。

其中,在本发明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中,其含有所述的动性杆菌属菌株G14-7为10亿个/ml以上,该菌剂利用所述的游动微菌属菌株G14-7和发酵培养基生产得到,所述发酵培养基以质量计含有如下组分:葡萄糖0.7~1.0%、(NH4)2SO40.8~1.2%、K2HPO40.1~0.3%、MgSO40.03~0.07%、NaCl0.005~0.015%、CaCO30.2~0.4%、酵母粉0.01~0.03%,其余为水,pH值7.2~7.5。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中的应用。

其中,本发明的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提高作物的耐盐能力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碱土壤是指含可溶性盐浓度为0~2.0%的土壤。

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制备方法得到:

1)斜面种培养: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性杆菌属菌株G14-7活化后接种于试管斜面上;

2)摇瓶种培养:步骤1)的得到的试管菌种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