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35921.0 | 申请日: | 2014-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6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吕昭文;王君智;邱鼎为;唐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板 感应线圈 散热装置 散热板 磁性元件 抵顶件 第一表面 电子装置 热源提供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子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至少一感应线圈以及第一散热板。导热板接收热源提供的热,导热板具有第一抵顶件,设置于导热板的第一表面。至少一感应线圈设置于导热板。第一散热板设置于导热板的第一抵顶件,并与导热板形成间隙。第一散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且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感应线圈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散热方式可粗分成两种,其一是通过风扇搭配散热模组、另者是空气泵搭配散热器的两种方式。
前者是通过导热材料将热源的热传导到风扇出风口的散热鳍片,再藉由扇叶运转将热空气导出电子装置外。空气泵搭配散热器则是将热源的热量导至散热器,再通过空气泵往复式的振动使得气流通过散热器以达成解热的效果。
但无论是哪种散热方式,皆无法符合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以风扇搭配散热模组而言,若须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时,其所搭配的风扇亦须变薄,使得风扇的流量与解热能力皆大幅衰减,故薄型化的风扇的散热效率将无法达到实际的需求。而空气泵搭配散热器则是存在薄型化困难的技术问题,散热器的体积与厚度除了皆有一定的高度及厚度,其内部结构复杂亦是使得小型化以及薄型化困难的问题之一。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薄型化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实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薄型化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子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至少一感应线圈以及第一散热板。导热板接收热源提供的热,导热板具有第一抵顶件,设置于导热板的第一表面。至少一感应线圈设置于导热板。第一散热板设置于导热板的第一抵顶件,并与导热板形成间隙。第一散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且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感应线圈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感应线圈的数量与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的数量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抵顶件与导热板整合成单一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导热板为非平面的板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板,导热板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具有第二抵顶件,第二散热板设置于第二抵顶件,并与导热板形成一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板还包括至少一第二磁性元件,且第二磁性元件相对感应线圈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应同一个感应线圈的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应同一个感应线圈的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热源为热管,且热管的至少部分与导热板相连,以接收热管提供的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导热板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些散热鳍片设置于导热板的第一表面和/或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散热板还包括至少一穿孔,该些散热鳍片穿设于穿孔。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子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线圈座以及散热板。导热板接收热源提供的热。线圈座设置于导热板,线圈座设置至少一感应线圈以及一抵顶件,抵顶件设置于线圈座的表面。散热板设置于线圈座的抵顶件,并与线圈座形成间隙,散热板包括至少一磁性元件,至少一磁性元件与感应线圈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线圈座为非导热材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感应线圈的数量与至少一磁性元件的数量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抵顶件与线圈座整合成单一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5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