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挤压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33416.2 | 申请日: | 2014-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5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 发明(设计)人: | 魏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路兆强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挤压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在立式挤压机的挤压梁上安装侧缸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挤压机技术领域中,特别是立式挤压机,需要在其挤压梁上安装侧缸,如液压缸。例如,挤压梁上安装两个侧缸,立式挤压机在工作时由其主缸和两个侧缸加载。挤压梁的下端安装挤压杆,挤压杆对坯锭施加压力使其变形,完成挤压成型。
如图1所示,表示现有的立式挤压机的侧缸3与挤压梁2的连接结构,其中侧缸3的活塞杆31由其缸体30伸出,并向下穿过挤压梁2。对于活塞杆31的直径,其伸入挤压梁2的第二段311的直径较小,且未伸入挤压梁2的第一段310的直径较大,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1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定位的定位阶面B,将侧缸3安装于挤压梁2时该定位阶面B与挤压梁2的上表面贴合实现定位,并且活塞杆31伸出挤压梁2的一端部由一固定件4固定在挤压梁2的下表面。
以上侧缸3与挤压梁2的连接结构的缺点是:在挤压梁2工作时,由于两个侧缸3的两根活塞杆31在活塞运动时可能存在不同步的现象,从而导致挤压梁2倾斜,进一步使侧缸3的活塞杆31倾斜,严重时甚至会损坏侧缸3的密封件或其他结构。
因此,针对上述缺点,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补偿由于活塞杆运动不同步导致的挤压梁以及活塞杆的倾斜问题,进而保证侧缸的密封件或其他结构不受损坏的侧缸连接结构,即侧缸的连接结构,已成为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活塞杆运动不同步导致的挤压梁以及活塞杆倾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挤压机,包括挤压梁、设于所述挤压梁两端部的至少两个侧缸、两组垫片组件以及紧固件,每个所述侧缸包括缸体以及由其伸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具有第一段以及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两段连接处形成定位阶面,所述第二段向下穿过所述挤压梁,两组垫片组件中的一组垫设于所述定位阶面与所述挤压梁上表面之间,另一组垫设于所述挤压梁下表面,每组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凸垫片以及凹垫片,所述凸垫片一侧表面为平面且另一侧表面外凸形成一凸球面,所述凹垫片一侧表面为平面且另一侧表面内凹形成一与所述凸球面相配的凹球面,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第二段穿出所述挤压梁的端部,以固定所述垫片组件于所述挤压梁的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两组垫片组件的两个凸垫片与所述挤压梁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垫片与所述凹垫片的两个呈平面的表面均为圆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垫片与所述凹垫片的两个呈平面的表面直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垫片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平垫片,且一侧表面贴合设于所述凹垫片的呈平面的一侧表面,或者贴合设于所述凸垫片的呈平面的一侧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平垫片呈圆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平垫片直径与所述凸垫片呈平面的一侧表面的直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挤压梁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位置分别与所述两组垫片组件对应,以分别部分容置所述两组垫片组件。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立式挤压机,其垫片组件采用具有凹球面的凹垫片以及具有凸球面的凸垫片相配的结构形成完整的垫片组件。垫片组件套设于活塞杆并配合紧固螺栓将侧缸固定在挤压机的挤压梁上。当挤压机工作时,挤压机的主缸以及各侧缸加载下压,该垫片组件有效补偿了由于侧缸的活塞杆不同步而产生的挤压梁倾斜度,从而保证了挤压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保护了侧缸活塞杆及密封件等部件,使其不会由于挤压梁倾斜而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局部剖视图,表示现有立式挤压机的挤压梁与侧缸的连接结构;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挤压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垫片组件;10.凸垫片;11.凹垫片;12.平垫片;2.挤压梁;20.凹槽;3.侧缸;30.缸体;31.活塞杆;310.第一段;311.第二段;4.紧固件;5.主缸;6.挤压杆;B.定位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3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抗磨性铸铁合金辊圈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除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