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回路可切换延长插座及双回路切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3090.3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沈金荣;倪莹;鲁赫;余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13/717;H01R13/6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切换 延长 插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插座,尤其涉及一种双回路可切换延长插座及双回路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用电紧张,峰谷电价已成为必要手段,然而只是电费上的调整并不能够有效解决当今用电紧张的状况。
因此,为了更好的缓解用电紧张,在用电场所,可铺设两条供电回路,其中一条为间断供电回路,另一条为不间断供电回路;用户则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回路进行供电,并获得不同的电费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两条供电回路的切换,传统的延长插座(拖线板)无法实现,则需要设计一种双回路可切换延长插座,满足双回路切换选择的需要,以达到合理使用电能和节约电费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回路可切换延长插座,以解决双回路手动切换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回路可切换延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以及用于同时连接双回路中的间断供电回路和不间断供电回路的双头插头;所述间断供电回路和不间断供电回路适于通过一切换开关控制插座本体接入的供电回路。
进一步,为了精简线路,采用共用零线和地线的方式,且仅需切换双回路的火线即可实现相应回路的切换,所述双头插头适于通过一四芯线与所述插座本体相连,该四芯线中两根导线分别作为双回路的火线,其余两根线分别作为双回路共用的零线和地线,所述切换开关适于通过切换两火线以实现双回路切换。
进一步,所述零线、地线分别与插座本体中各插孔组的零线、地线接线柱相连;所述切换开关采用二选一开关,两火线分别与该二选一开关的两活动端相连,该二选一开关的固定端与各插孔组的火线接线柱相连。
进一步,为了清楚的表示本发明的延长插座所切换的回路,所述插座本体的上端面还设有两个适于分别显示间断供电回路和不间断供电回路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延长插座的双回路切换方法,以解决双回路手动切换的技术问题。
所述双回路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接入双回路供电;步骤S200,通过所述切换开关控制选择相应的回路进行供电。
进一步,所述双头插头适于通过一四芯线与所述插座本体相连,该四芯线中两根导线分别作为双回路的火线,其余两根线分别作为双回路共用的零线和地线;所述步骤S200中通过所述切换开关控制选择相应的回路进行供电的步骤包括:所述切换开关适于通过切换两火线以实现两双回路切换。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双头插头接入双回路供电,通过切换开关实现了两个回路之间的切换,以满足用户对间断供电回路和不间断供电回路切换使用的需要;并且本发明的延长插座的用电设备无需特殊改动,只要扳动切换开关便可在两种供电回路切换,实现两种回路供电,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也节约了线路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延长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延长插座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双回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插座本体1、双头插头2、四芯线3、插孔组4、指示灯5、切换开关k、间断供电回路的火线L1、不间断供电回路的火线L2、零线N、地线GN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延长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延长插座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3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