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梅的施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32145.9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小春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林培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梅 施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树的施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杨梅采果后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是我国的传统特产水果,其果实风味独特、甜酸适口、风味浓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铁、镁、铜、维生素C、柠檬酸和杨梅多酚等多种有益成份,又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它能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渴。具有养胃健脾,排毒养颜之功效,并能理气活血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目前,杨梅施肥的基本方法是将肥料通过固体或者水溶液的形式,一次或多次混入全部或局部土壤,以供杨梅根系吸收利用。但在这样单一的施肥方式下,有以下不利情形:其一,由于杨梅不同时期需求的肥料不一样,只施用同样配方的肥料,无法满足杨梅的生长肥料需求;其二,全部土壤施肥,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大,杨梅不能全部吸收,而局部土壤施肥,不能保证施肥区域与杨梅根系区域完全吻合,这两种情况都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另外,一次或多次混入土壤,导致土壤肥力流失,对杨梅的梢、花、果实等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果实产量及品质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肥料利用率高、土壤营养均衡、增产增收的杨梅施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杨梅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1)幼年树:定植后,以促生长、早形成树冠为目的,在3~7月份杨梅幼年树的生长季节,以少施勤施为原则,每月施1次有机肥料;采用盘穴状施肥方法,即以树干为中心,把土壤向四周呈圆盘状耙平,把有机肥料均匀施入盘内,把圆盘四周的土盖回原处;
(2)结果树:一年中结果杨梅树要施三次有机肥料,第一次施肥为花前肥,为促进结果数开花的数量,在2月份开花胶施用;第二次施肥为状果肥,促进杨梅核变硬以及果实迅速膨大,在4月中、下旬施用;第三次施肥为采收肥方法,以弥补大量结果后树体营养消耗,在7月上、中旬施用;三次施肥均采用环沟状施肥,即以树干为中心,以树冠外围的大小为挖环状沟,将有机肥料均匀施入环状沟内后盖土。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满足幼年树的生长营养需求,幼年树施用有机肥料的配方为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用量为每次每株0.1~0.15kg。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有机肥料与幼年树的根系接触,以对根系造成损害,圆盘穴应在树干半径20cm以外。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由于幼年树根系还在动态发展,圆盘穴的深度应在10~20c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考虑到幼年树的抵抗力比较弱,保障土壤含水量充足,施用有机肥料前先浇水或将有机肥料水溶解后施入圆盘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满足结果树的营养需求,结果树施用有机肥料的配方为氮、磷、钾的比例为4:1:5,用量为每次每株1~1.5kg。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有机肥料的有效利用,结果树施肥挖掘的环状沟的宽度为25~30cm,深度为20~25cm。
与现有杨梅的施肥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同时期的植株,采用不同的有机肥料及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保证了杨梅在其各个生长期快速、充分地获取所需的营养成分,土壤营养均衡、不流失,提高杨梅果实的产量及品质,有利于果农的增产、增收,施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杨梅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1)幼年树:在3~7月份杨梅幼年树的生长季节,每月施1次有机肥料;采用盘穴状施肥方法,即以树干树干半径20cm处,把土壤向四周呈圆盘状耙平,深度为10cm,把有机肥料水溶解后均匀施入盘内,把圆盘四周的土盖回原处,机肥料的配方为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用量为每次每株0.1kg;
(2)结果树:一年中结果杨梅树要施三次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配方为氮、磷、钾的比例为4:1:5,用量为每次每株1kg;第一次施肥为花前肥,在2月份开花胶施用;第二次施肥为状果肥,在4月中旬施用;第三次施肥为采收肥,在7月上旬施用;三次施肥均采用环沟状施肥方法,即以树干为中心挖宽度为25cm、深度为20cm的环状沟,将有机肥料均匀施入环状沟内后盖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杨梅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小春,未经蒋小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2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婴儿尿布皮炎的中药油
- 下一篇:一种红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