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系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31997.6 | 申请日: | 2014-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齐跃;胡隆伟;叶文君;余传魁;樊开伦;王川;柳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F1/053 | 分类号: | C22F1/053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适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7系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7系(亦即7000系或7XXX系)铝合金是铝-锌-镁-铜系可热处理强化的高强度变形铝合金,以其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7系铝合金以Mg、Zn为主要强化元素,热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固溶和时效。固溶处理时,合金元素溶于α固溶体中,时效时,强化相从固溶体中析出,实现强化作用。时效制度的不同可以导致其性能出现很大差异,其主要的时效状态为T6和T73。T6是峰值时效状态,该状态下强度最高,但其抗应力腐蚀腐蚀性能较差。T73是过时效状态,合金该状态下具有优良的耐应力腐蚀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断裂韧度,但强度下降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7系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合金获得满意的抗应力腐蚀能力,同时在强度上相对于T73状态的合金显著提高。本发明可以作为实现生产高强度和高抗应力腐蚀能力良好配合的7系铝合金产品的热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7系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固溶处理→峰值时效处理→回归热处理→分级时效处理等过程。
所述固溶处理中,包括将7系铝合金加热至460~475℃,保温30~60min的过程。固溶处理的目的是使铝合金充分固溶,形成单相α固溶体。
所述峰值时效处理中,包括将固溶处理后的7系铝合金加热至100~140℃,保温12~24h的过程。峰值时效能够使晶内和晶界析出细小弥散的GP区和η’相,目的是使合金获得较高的强度。
所述回归热处理包括将峰值时效后的7系铝合金加热至200~230℃,保温5~15min的过程。该过程目的是将已经固溶时效的7系铝合金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短时保温,使其组织性能恢复到接近固溶状态,为后续的时效做好准备,在该过程中,析出的强化相并不会完全回溶,在之后的分级时效过程中,对强度仍会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从而在得到满意的抗应力腐蚀能力的同时,使合金保持较高的强度,达到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的良好配合。
所述分级时效处理包括两个阶段的步骤,分别为第一阶段低温时效和第二阶段高温时效。所述低温时效包括将回归热处理后的7系铝合金加热至100~120℃,保温6~8h的过程;所述高温时效包括将低温时效后的7系铝合金加热至160~180℃,保温6~8h的过程。分级时效处理是强化相析出及调整的过程,强化相质点从固溶体中析出,其形状、尺寸及分布情况变化较大,是影响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低温时效是预时效处理,为强化相的充分析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该过程中会形成高密度的GP区,随着时效的进行,在晶界处的析出相η’开始长大同时在晶粒内部也有少量η’相形核。在之后的高温时效过程中,GP区和η’相会随着时效的进行发生重溶,η’相转变为更为稳定的η相。由于时效温度跨度大,加之高温时效保温时间不长,导致先析出的η’转变的η相率先长大,而后析出的η’还没有来得及发生转变,时效就已经结束了,最终得到在晶界处形成均匀的网状分布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可以成为对腐蚀起关键作用的H的“陷阱”,从而在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方面的贡献显著。
进一步,所述7系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中,固溶处理和回归热处理的保温结束后,冷却方式为水淬;峰值时效处理以及分级时效处理中各阶段的保温结束后,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能够使7系铝合金在获得满意的抗应力腐蚀能力的前提下,使合金强度保持较高水平,从而获得兼具高强度与高抗应力腐蚀能力的铝合金产品,突破了传统热处理工艺强度和抗应力腐蚀不可兼得的技术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采用同样成分和规格的一种7系铝合金零件进行说明,所采用的7系铝合金成分和零件规格如表1所示。
表1 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采用的7系铝合金成分和零件规格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1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