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NFC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30731.X | 申请日: | 2014-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9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敬;任锴;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76/10;H04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刘健;梁挥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fc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NFC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有:本端模式确定步骤,若本端的当前界面为NFC传送界面时,将所述本端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主动模式;对端模式确定步骤,若未检测到对端的第二射频场且所述本端的第一射频场发生变化时,将所述对端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被动模式;NFC数据发送步骤,将所述本端的NFC数据发送给所述对端。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NFC的数据传输系统。借此,本发明能够自动完成NFC通信终端的点对点数据的发送,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FC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例如在10厘米内)无线通信,可以直接交换信息、访问内容等。NFC通信终端是指带有NFC模块的手机等通信终端,NFC通信终端主要由三种应用模式,分别是卡模式、P2P(Peer to Peer,点对点)模式、读卡器模式,这三种工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现有用户使用NFC通信终端的P2P传输功能进行数据传输时,首先需将两个NFC通信终端背靠背放置,NFC通信终端的屏幕缩小指示用户点击,用户点击缩小的屏幕后即可完成数据的发送,这个过程通常需双手共同操作才能完成,对于大屏通信终端更是如此,非常不便于用户操作。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FC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其能够自动完成NFC通信终端的点对点数据的发送,无需用户手动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FC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有:
本端模式确定步骤,若本端的当前界面为NFC传送界面时,将所述本端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主动模式;
对端模式确定步骤,若未检测到对端的第二射频场且所述本端的第一射频场发生变化时,将所述对端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被动模式;
NFC数据发送步骤,将所述本端的NFC数据发送给所述对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本端模式确定步骤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本端的所述当前界面是否存在待发送的所述NFC数据;
若所述当前界面存在所述NFC数据,则判定所述当前界面为所述NFC传送界面,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界面为非NFC传送界面;
若所述当前界面为所述NFC传送界面,将所述本端的工作模式设置为所述主动模式;
若所述当前界面为所述非NFC传送界面,将所述本端的工作模式设置为所述被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对端模式确定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本端的工作在所述主动模式下时,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对端的所述第二射频场;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射频场,则将所述对端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主动模式;
若未检测到所述第二射频场,则判断所述本端的所述第一射频场的调制信号是否发生变化;
若所述第一射频场的调制信号发生变化,将所述对端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被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将所述对端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主动模式的步骤之后包括:
执行传统的NFC数据传输流程。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主动模式是指通信终端主动产生射频场来实现非接触通信;所述被动模式是指通信终端不产生射频场,而是通过负载调制方式来实现非接触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07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信发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语音遥控器抗干扰电路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