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鼓膜通气管置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0220.8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6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任乐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25/0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鼓膜 通气 置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鼓膜通气管置入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分泌性中耳炎或其它原因引发的鼓室积液等患者要进行鼓膜置管手术,以使鼓膜内、外连通,以实现除液、通气的目的,现在鼓膜置管一般采用硅胶制成的哑铃型斜口通气管或T型通气管,治疗时,通气管经托架由鼓膜通气管置入器送入鼓室,现有的鼓膜通气管置入器设有“Z套管,套管内设有推杆,套管后端设有固定柄,推杆后端设有推柄,使用时,将通气管经托架托在套管前端并置入鼓室处,经固定柄固定好套管后推动推柄,推杆在套管内向前移动,将通气管送入钻好的鼓膜通孔内,这种鼓膜通气管置入器的不足是操作者的视线差、套管固定效果差,这些都直接影响通气管置入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鼓膜通气管置入器,使用方便,操作人员的视线好,能明显提高通气管的置入效率以及治疗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鼓膜通气管置入器,包括外套管以及穿设在外套管内部的芯杆,所述芯杆的尾端伸出外套管并连接有推柄,且推柄与外套管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芯杆上具有沿表面开设的凹槽,凹槽内具有与芯杆相互平行设置的滑杆,滑杆的一端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凹槽相对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套管对应芯杆的凹槽位置穿设有控制杆,控制杆可穿过滑杆与凹槽内壁的间隙伸入凹槽内部,控制杆伸出外套管一端设置有按钮,控制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可供滑杆穿过的通孔,按钮与外套管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所述推柄和按钮均套设有薄橡胶套。
所述凹槽设置在芯杆靠近尾端的位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鼓膜通气管置入器,使用方便,操作人员的视线好,能明显提高通气管的置入效率以及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气管置入器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通气管置入器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气管置入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芯杆凹槽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气管置入器处于初始状态时芯杆凹槽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套管,2、芯杆,3、推柄,4、复位弹簧,5、凹槽,6、滑杆,7、控制杆,8、按钮,9、压缩弹簧,10、通孔,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医用鼓膜通气管置入器,包括外套管1以及穿设在外套管1内部的芯杆2,所述芯杆2的尾端伸出外套管1并连接有推柄3,推柄3上套设有薄橡胶套,且推柄3与外套管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所述芯杆2上具有沿表面开设的凹槽5,凹槽5设置在芯杆2靠近尾端的位置,凹槽5内具有与芯杆2相互平行设置的滑杆6,滑杆6的一端与凹槽5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凹槽5相对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套管1对应芯杆2的凹槽5位置穿设有控制杆7,控制杆7可穿过滑杆6与凹槽5内壁的间隙伸入凹槽5内部,控制杆7伸出外套管1一端设置有按钮8,控制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挡板11,所述控制杆7上设置有可供滑杆6穿过的通孔10,按钮8与外套管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9。
本发明通气管置入器的使用方法为:初始状态时,芯杆处于收缩状态,芯杆的头端不伸出外套管,控制杆伸入凹槽内,且滑杆穿设在控制杆的通孔内,使用前,按压推柄使芯杆移动,芯杆的头端伸出外套管,直到滑杆与凹槽内壁的间隙位置与控制杆的通孔位置相对将应,此时,滑杆从通孔中脱出,控制杆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外移动,最终控制杆的尾部的挡板拌住滑杆,使芯杆在外套管内的位置固定,然后将通气管置于芯杆从外套管的伸出端,单手控制将芯杆伸入耳道中并将通气管精确置于鼓膜切口处,用食指按压按钮,使控制杆向内移动,当移动至控制杆的通孔位置与滑杆位置相对应时,滑杆穿过通孔,从而实现芯杆在外套管内的收缩,然后把外套管从耳道中抽出,完成通气管的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0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