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石墨-环氧树脂复合导电涂层的液压泵站供电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28716.1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9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顶锐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石墨 环氧树脂 复合 导电 涂层 液压 泵站 供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泵站的供电电缆。
背景技术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现代电力传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应用领域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目前在磁悬浮列车、高速铁路、石油采油的调速、超声波驱油等领域已得到大量的应用。有资料显示我国变频器市场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0%以上。
虽然变频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但对于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变频技术尚属于一门新的技术。同时,在此情况下也带来了电机与变频器之间电力电缆的结构设计和如何正确选用电力电缆等新的课题。
传统的变频电缆主要包括线缆、绕包屏蔽层、钢丝编织屏蔽层和硅橡胶护套。如申请号为201320526720.2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变频电缆,该变频电缆包括由三根大线芯和三根小线芯构成的线缆、依次绕包在线缆外的绕包层、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的大线芯包括由多根铜丝绞合构成的大导体及大导体外表面挤包的大绝缘层;小线芯包括由多根铜丝绞合构成的小导体及小导体外表面挤包的小绝缘层;所述的屏蔽层包括依次包覆在绕包层外的铜丝编织层和铜带屏蔽层;所述的护套层外包覆有铝合金铠装护套。该变频电缆采用3+3结构线缆,线芯呈对称形,且每个线芯外均配有屏蔽层,使得变频线缆的电磁兼容性能较差,此外,变频线缆的屏蔽性能和阻水性能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兼容性能好、阻水效果好的液压泵站供电电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石墨-环氧树脂复合导电涂层的液压泵站供电电缆,包括3根导体线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根中性线,3根导体线芯和3根中性线依序间隔设置,导体线芯和中性线外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绕包带层、半导电内屏蔽层、绝缘层、半导电外屏蔽层、阻水带层和护套层,护套层外还设有石墨-环氧树脂复合导电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绕包带层由聚丙烯层压纸绕制而成,绕包带层内等间距设有4层金属铝箔。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带层包括无纺布层或涤纶布层,无纺布层或涤纶布层上层叠设有基材结构层、材料结构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3根导体线芯和3根中性线构成的3+3对称结构,导体线芯和中性线外设置共同的屏蔽层,使得3+3对称线芯带屏蔽结构的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能较好,且可减少其电磁辐射;此外,在线芯外依次设置绕包带层、半导电内屏蔽层、绝缘层、半导电外屏蔽层、阻水带层,可有效提高液压泵站供电电缆的屏蔽性能和阻水性能。
2.本发明以石墨-环氧树脂复合型导电涂层取代高压电缆PVC护套导电石墨层,将其粉层状结构变成固体层状结构,既可以减少制造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又可以防止石墨涂层的脱落,提高电缆安装使用过程中在线检测的可靠性,安装方便,且制备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增强电缆外护套的机械强度,提高电缆使用寿命。
3.本发明中绕包带层由聚丙烯层压纸绕制而成,绕包带层内等间距设有4层金属铝箔,因此改善了电缆在轴向与径向的电场分布和绝缘层的抗电老化性能,提高了绝缘层的击穿电压。
4.本发明中阻水带层包括无纺布层或涤纶布层,无纺布层或涤纶布层上层叠设有基材结构层、材料结构层,使得本产品不仅起半导电屏蔽作用,均匀电场,而且还能起缓冲机械应力以及阻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中性线、2—绕包带层、3—半导电内屏蔽层、4—导体线芯、5—绝缘层、6—半导电外屏蔽层、7—阻水带层、8—护套层、9石墨-环氧树脂复合导电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顶锐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顶锐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8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