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稀土复合型刹车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7793.5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4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中力车辆制动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2 | 分类号: | F16D65/02;F16D69/02;C09K3/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稀土 复合型 刹车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稀土复合型刹车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制动产品对摩擦材料的要求愈来愈高,除了在高速,高温,高压等恶劣工况情况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外,近年又提出了节能,环保,洁净等更高要求。
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已明确地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节能,环保,平稳,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我国在短期内发展成一个稳定,繁荣的强国。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摩擦行业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初的石棉摩擦材料为主,逐渐发展到九十年代的半金属制品,2000年以后的混杂优化及非金属,非石棉(NAO)制品为主。近年来又先后推出陶瓷纤维制品制动件。并逐步地走向国内外市场。尽管在我国陶瓷刹车片的生产厂家尚属少数,还不够普及,但确也说明了我国摩擦行业的发展步伐正向国际市场化靠拢和接轨。为了实现陶瓷刹车片的全面技术国产化,我国先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了多条陶瓷纤维生产技术线,为我国逐步实现制动产品陶瓷化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环保的要求愈来愈高,在我国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人们对生活的大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汽车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进入世界前列(年产约1500万辆)。试想这么多汽车刹车片,每天的磨屑如果都有严重污染,那么城乡的空气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把所有刹车片都改用无污染的刹车片,我们的居住大环境将会发生质的改变…因此不难想象洁净复合陶纤刹车片,在未来交通业,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市场竞争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舒适性和耐磨性方面性能优越的新型稀土复合型刹车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稀土复合型刹车片,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动物纤维 20-35%
酚醛树脂 8-12%
摩擦性能调节剂 15-30%
填料 20-40%
丁腈胶粉 3-8%
稀土 10-15%。
各组分的较佳质量百分比为:
动物纤维 20%
酚醛树脂 10%
摩擦性能调节剂 20%
填料 30%
丁腈胶粉 8%
稀土 12%。
所述摩擦性能调节剂为硫化物、石墨或腰果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新型稀土复合型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配料,混料:按配方要求称重,送入犁耙式混料机中混料20分钟;
2)钢背准备:先用专用清洗机清洗钢背表面污渍,然后用专用抛丸机进行抛丸使钢背达到预期的粗糙度,最后进行喷胶处理;
3)热压成型:将上述准备好的料和钢背用热压模具在温度为160-170℃,压力为25MPa、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在热压开始的1-3min内放气3-6次,然后进行保压;
4)热处理;
5)倒角,开槽,静电喷涂,打标,铆接,安装附件,包装制得成品;
6)检验,入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种轻质多孔填料,且不含任何金属成分,和半金属配方相比,本发明刹车片开孔隙度大,密度适中,孔隙率高,在相同条件下本发明刹车片的磨损率远远低于树脂基刹车片,且其摩擦系数稳定性抗热衰退性能及制动舒适性均明显高于树脂基摩擦材料;
稀土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基体粘合剂与增强材料之间的界面状态,使其断裂方式不是界面脱粘,而是呈现界面层树脂的破坏;稀土使体系的固化速度加快,树脂固化后的交联网更加均一,降低了应力梯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界面树脂的柔韧性,表现在宏观上是冲击强度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稀土复合型刹车片,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动物纤维 20%
酚醛树脂 10%
摩擦性能调节剂 20%
填料 30%
丁腈胶粉 8%
稀土 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中力车辆制动系统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中力车辆制动系统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7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