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件设备的调试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26279.X | 申请日: | 2014-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0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件 设备 调试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硬件设备的调试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调试终端与设置在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调试终端基于浏览器引擎提供的调试协议发送调试命令至云端设备;接收云端设备响应调试命令而生成的调试结。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远程调试设置在云端的设备,导致开发资源缺失或者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件设备的调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开发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将被调试设备直接与调试设备连接之后进行调试,例如,在开发移动设备上的网页应用软件WebApp时,可以采用在真实的移动设备上调试WebApp程序,但给所有开发人员配置所有目标机型成本非常高,并且也会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可以提供如下几种远程调试方法:
1)基于firefox os、android或IOS的WebApp远程调试。
由于firefox os、android或IOS设备上的浏览器提供了远程调试功能,因此,只要把需要调试的设备通过USB连接到装有firefox、Chrome或Safari浏览器的PC上,然后就可以通过调试终端上浏览器中的开发者工具对设备上WebApp进行远程调试。
这种基于firefox os、android或IOS的WebApp远程调试,由于无法统一部署,因此,仍旧需要给开发人员配置所有目标机型,导致成功还是交高,设备利用率低。
2)基于移动设备的远程桌面的远程调试。
可以将一些移动设备部署在云端,并通过远程桌面提供给调制终端的客户进行使用,但这种方式只能提供远程访问移动设备的桌面,但无法调试远程设备上运行的WebApp。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无法远程调试设置在云端的设备,导致开发资源缺失或者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件设备的调试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远程调试设置在云端的设备,导致开发资源缺失或者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硬件设备的调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调试终端与设置在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建立通信关系,其中,调试终端使用本地安装的远程访问客户端启动远程访问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在接收到云端设备的响应信息之后,调试终端与云端设备创建通信关系成功;调试终端基于浏览器引擎提供的调试协议发送调试命令至云端设备;接收云端设备响应调试命令而生成的调试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硬件设备的调试装置,该装置包括: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调试终端与设置在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建立通信关系,其中,调试终端使用本地安装的远程访问客户端启动远程访问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在接收到云端设备的响应信息之后,调试终端与云端设备创建通信关系成功;调试模块,用于基于浏览器引擎提供的调试协议发送调试命令至云端设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端设备响应调试命令而生成的调试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硬件设备的调试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调试终端,与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建立通信关系,用于基于浏览器引擎提供的调试协议发送调试命令至云端设备,并接收云端设备响应调试命令而生成的调试结果,其中,调试终端使用本地安装的远程访问客户端启动远程访问云端上的至少一个云端设备,在接收到云端设备的响应信息之后,调试终端与云端设备创建通信关系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62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安全插座
- 下一篇:开放平台中的应用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