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标签分选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25753.7 | 申请日: | 2014-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6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柳本旺;姚生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亨利不干胶印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 地址: | 265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标签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械技术,特别是指一种移动式标签分选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科技步伐,印刷行业与时俱进,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但是,中小型的印刷企业还处在原始与现代化生产的交替过程中,印刷产品的检测与分选还停留在人工目测挑选这一传统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生产效率较低,而且不合格品的漏检、误检等失误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以往的标签印刷机的收纸装置通过三条或以上的收纸带,其中收纸带平行设置,标签纸容易错开原来的轨道,夹入到相邻的走纸槽中,从而会出现标签纸混乱,无法进行捆绑作业,需要人工对标签进行重新整理,浪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移动式标签分选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标签进行重新整理,浪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移动式标签分选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端的第一输送平台、第二输送平台和第三输送平台,第一输送平台与第二输送平台端接处设有剔次气刀,第二输送平台和第三输送平台端接处设有分层走纸装置,第一输送平台包括通过第一吸风带连接的第一吸风室和第六吸风室,第二输送平台包括通过第二吸风带连接的第二吸风室、第五吸风室和第四吸风室,第三输送平台包括通过第三吸风带连接的第三吸风室,第三吸风室的末端连接有收纸装置。
优选的,第一吸风室和第六吸风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纸辊组合,第一吸风室的一端固定有接纸带辊,第二吸风室和第五吸风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纸辊组合,第四吸风室的末端连接有收纸装置。
优选的,第一输送平台、第二输送平台和第三输送平台分别通过同步齿形带与第一主动带辊、第二主动带辊和第三主动带辊连接。
优选的,剔次气刀与气路电磁换向阀连接,气路电磁换向阀与安装在印刷机组后的视觉缺陷检测系统连接。
优选的,机架的下部安装有单级多旋片真空泵和胀带装置,单级多旋片真空泵通过真空分配筒与各吸风室相通。
优选的,分层走纸装置后设有收纸盒,收纸盒的前端设置有光电计数器,用于对标签进行计数。
本发明通过在线检测产品质量、在线剔除不合格品两个环节,可以帮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印刷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残次品率、提高成品率,节约了原材辅料投入成本,减少了人工目测挑选的时间,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节省了人工费支出,减少了人工目测挑选过程中的漏检、误检等失误,避免了挑选返工造成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度下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本专利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机架的的主视图。
图中:
1、接纸带辊;2、悬臂支撑杆;3、第一吸风室;5、剔次气刀组合架;6、第一压纸辊组合;8、第二吸风室;10、第二压纸辊组合;11、第三主动带辊;12、分层走纸装置;13、第三吸风室;14、第三压纸辊;16、第三吸风带;18、第二主动带辊;20、第四吸风室;22、第五吸风室;23、第二吸风带;25、第一主动带辊;26、第六吸风室;27、第一吸风带;30、机架;31、万向轮;33、同步齿形带;36、胀带装置;37、单级多旋片真空泵;39、收纸盒;40、次品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原理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基于本技术原理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亨利不干胶印刷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市亨利不干胶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