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5104.7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项志才;孙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14;B21C1/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电缆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线缆行业虽经历二十多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没有走出大而不强的怪圈,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规模经济远远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因此,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还有待考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电缆质量优异的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一种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拉制、绞制、包覆三个步骤来制作完成,下述工艺步骤:
(1)金属拉制
金属铜采用单丝拉制,获得横截直径为0.5-1mm的金属铜单丝;
(2)绞制
3-10根金属铜单丝,按着同一方向交织在一起,制成电缆芯;
(3)包覆
电缆芯的包覆,采用挤包实心型绝缘层,绝缘层厚度为1-2mm,制成包覆电缆。
所述步骤(1)中金属铜的单丝拉制具体过程,在20摄氏度下,金属铜利用拉丝机通过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压缩金属铜横截面积,形成金属铜单丝。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金属铜单丝需单丝退火,采用热管式退火,退火温度为550摄氏度,将金属铜单丝通过加热的退火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用的绞制为导体绞制,采用紧压形式绞制金属铜单丝,将普通圆形变异为紧压的圆形,制成电缆芯。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挤包的具体过程,将塑料、橡胶原料混合制成包覆材料,包覆材料进入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十字模头挤出,电缆芯通过一个管道给入,包覆原料从该管道的侧边进入并覆盖住电缆芯,形成包覆电缆。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在挤包之后,包覆电缆经空气、喷水或水浴冷却,然后进行牵引剪切,最后盘绕成卷。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在20摄氏度下,金属铜利用拉丝机通过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压缩金属铜横截面积,形成金属铜单丝,能够提高电线电缆的柔软度、整体度和减少导线的占用面积、缩小电缆的几何尺寸,以便于敷设安装。金属铜单丝需单丝退火,采用热管式退火,退火温度为550摄氏度,将金属铜单丝通过加热的退火不锈钢管,能够提高单丝的韧性、降低单丝的强度,同时导体的电阻率降低2.1%,减少线路的损耗,热管式退火技术简单设备投资低,对操作人员要求低,能够实现多头退火。包覆为阻拦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或防止电缆中的高频信号对外界产生的干扰以及线对间的相互干扰。本发明工艺合理、简洁,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电子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拉制、绞制、包覆三个步骤来制作完成,下述工艺步骤:
(1)金属拉制
金属铜采用单丝拉制,获得横截直径为0.5mm的金属铜单丝;
(2)绞制
3根金属铜单丝,按着同一方向交织在一起,制成电缆芯;
(3)包覆
电缆芯的包覆,采用挤包实心型绝缘层,绝缘层厚度为1mm,制成包覆电缆。
在20摄氏度下,金属铜利用拉丝机通过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压缩金属铜横截面积,形成金属铜单丝,金属铜单丝需单丝退火,采用热管式退火,退火温度为550摄氏度,将金属铜单丝通过加热的退火不锈钢管,步骤(2)中所用的绞制为导体绞制,采用紧压形式绞制金属铜单丝,将普通圆形变异为紧压的圆形,制成电缆芯。步骤(3)中挤包的具体过程,将塑料、橡胶原料混合制成包覆材料,包覆材料进入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十字模头挤出,电缆芯通过一个管道给入,包覆原料从该管道的侧边进入并覆盖住电缆芯,形成包覆电缆,在挤包之后,包覆电缆经空气、喷水或水浴冷却,然后进行牵引剪切,最后盘绕成卷。
实施例2: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1)中,金属铜采用单丝拉制,获得横截直径为0.7mm的金属铜单丝,步骤(2)中,5根金属铜单丝,按着同一方向交织在一起,制成电缆芯步骤(3)中,绝绝缘层厚度为1.5mm,制成包覆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