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确定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4991.6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庞雄奇;彭俊文;周立明;李博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山 油气藏 概率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气盆地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气地质学理论认为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到“生、储、盖、运、圈、保”等6个地质要素的控制,并对这6个要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和逻辑推论,对这些地质要素的分析和推论的结果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这6个地质要素中的某些地质要素并不是地质实体,因此很难被客观描述或者定量表征,例如:运和保这两个地质要素就无法被定量描述,因此,也就无法对油气成藏概率进行定量预测。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提出了以下两种模式:
1)一种是“要素匹配”成藏模式,在该成藏模式中指出“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是受区域盖层(C)、沉积相(D)、古隆起(M)和烃源灶(S)这4个地质要素的控制”的。
2)另一种是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功能要素”成藏模式,在该成藏模式中指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是受区域盖层(C)、沉积相(D)、低势区(P)和烃源灶(S)这4个地质要素的控制。
然而,上述两种成藏模式只能定量预测构造油气藏或者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概率,都无法定量预测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确定方法,以达到有效预测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的目的,该方法包括:
根据烃源岩(S)的控油气特征确定研究区在烃源岩(S)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根据古隆起(M)的控油气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在古隆起(M)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根据断裂带(F)的控油气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在断裂带(F)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根据区域盖层(C)的控油气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在区域盖层(C)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根据所述研究区在烃源岩(S)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在古隆起(M)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在断裂带(F)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和在区域盖层(C)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确定所述研究区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确定装置,以达到有效预测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的目的,该装置包括:
烃源岩(S)控制下的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烃源岩(S)的控油气特征确定研究区在烃源岩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古隆起(M)控制下的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古隆起(M)的控油气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在古隆起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断裂带(F)控制下的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断裂带(F)的控油气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在断裂带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区域盖层(C)控制下的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区域盖层(C)的控油气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在区域盖层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
成藏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研究区在烃源岩(S)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在古隆起(M)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在断裂带(F)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和在区域盖层(C)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确定所述研究区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先分别确定研究区域在烃源岩(S)、古隆起(M)、断裂带(F)和区域盖层(C)这四个要素单因素控制下的成藏概率,然后将这四个因素单因素控制下的成藏概率进行叠合,以便最终确定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定量预测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预测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的目的,进一步的可以有效预测潜山油气藏的有利成藏区带,从而降低了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风险,指明了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方向,在含油气盆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概率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CSMF功能要素的纵向有序组合的控藏模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CSMF功能要素的平面叠加组合的控藏模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CSMF功能要素的史期同时联合的控藏模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烃源岩控藏地质模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烃源岩控藏概率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古隆起控藏地质模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古隆起控藏概率计算模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