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3906.4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源;张金锋;张友花;张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锡源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B01D53/60;B01D53/64;B01D53/6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燃煤 锅炉 烟气 净化 装置 | ||
1.一种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脱除塔(50),所述脱除塔(50)的塔壳(1)的内部中间位置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分隔板(3)、左分隔板(5)和右分隔板(18)、下分隔板(9),且左分隔板(5)和右分隔板(18)的上端与上分隔板(3)连接一体,截面呈倒立的“Y”字形;所述下分隔板(9)和上分隔板(3)位于同一纵向平面上,且其上端与左分隔板(5)和右分隔板(18)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分隔板(9)和上分隔板(3)将塔壳(1)的内部分成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烟气输入口(2)、雾化混合降温室(4)、第一冲击脱除室(6)、雾化逆流脱除室(7)和左上循环池(10),以及底部左排污口(34),右侧部分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净化烟气输出口(16)、气雾自动分离室(17)、第二冲击脱除室(19)和右上循环池(20),以及底部右排污口(35);所述雾化逆流脱除室(7)和第二冲击脱除室(19)均与下分隔板(9)的上端持平,且其上端通过左分隔板(5)和右分隔板(18)与下分隔板(9)之间形成的通道相连通。
2.所述塔壳(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36)、第二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37)、第三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38)和第四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8);所述第一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3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雾化混合降温室(4)设有的雾化喷嘴和左上循环池(10)相连,所述第二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3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冲击脱除室(6)设有的冲击喷嘴和左上循环池(10)相连,所述第三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3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雾化逆流脱除室(7)设有的雾化喷嘴和左上循环池(10)相连,所述第四恒压变量自动控制总成(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冲击脱除室(19)设有的冲击喷嘴和右上循环池(2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有脱除液循环补充系统,所述脱除液循环补充系统包括左下循环池(13)、右下循环池(23)、补给水自动供应总成(14)、第一脱除剂及pH值自动控制总成(15)、钠碱液自动控制总成(24)、第二脱除剂及pH值自动控制总成(25)、脱除添加液混合槽(26)、第一循环池循环总成(12)、左溢流管(11)、第二循环池循环总成(22)和右溢流管(21);其中,所述补给水自动供应总成(14)和第一脱除剂及pH值自动控制总成(15)均与左下循环池(13)相连,与锅炉排污水排出端连接的所述钠碱液自动控制总成(24)和第二脱除剂及pH值自动控制总成(25)均与右下循环池(23)相连,所述脱除添加液混合槽(26)与左下循环池(13)及右下循环池(23)相连;所述第一循环池循环总成(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左上循环池(10)和左下循环池(13)相连,所述左溢流管(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左上循环池(10)的上端和左下循环池(13)相连;所述第二循环池循环总成(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右上循环池(20)和右下循环池(23)相连,所述右溢流管(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右上循环池(20)的上端和右下循环池(2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有再生及利用系统,所述再生及利用系统主要由钠碱再生槽(27)、沉淀池(28)、氧化池(29)、稠化器(31)、自动真空压滤机(32)、石膏仓(33)、再生剂自动供应总成(49)、罗茨风机(30)、稠化液滤液自动输送总成(40)和上清液自动输送总成(39)组成;其中,所述钠碱再生槽(27)、沉淀池(28)、氧化池(29)、稠化器(31)、自动真空压滤机(32)通过管道(48、43、45、46)依次相连,所述自动真空压滤机(32)通过皮带自动输送总成(47)与石膏仓(33)相连,所述再生剂自动供应总成(49)与钠碱再生槽(27)相连,所述罗茨风机(30)通过管道(44)与氧化池(29)相连;而且左下循环池(13)的底部通过混合渣、液自动输送总成(41)与氧化池(29)相连,右下循环池(23)的底部通过管道(42)与钠碱再生槽(27)相连;所述稠化液滤液自动输送总成(40)的上端与左下循环池(13)相连,下端与稠化器(31)的稠化液输出端和自动真空压滤机(32)的滤液输出端相连;所述上清液自动输送总成(3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右下循环池(23)和沉淀池(2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锡源,未经张锡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9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学实训用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静电水雾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