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明日叶的扦插快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23219.2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顾玉红;班加骏;李保国;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明日 扦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扦插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明日叶的扦插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明日叶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功效成分是查儿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富含有机锗和维生素B12,具有增强免疫力、净化血液、防止血管老化、抗血栓、抗菌、抗溃疡、抗癌、抗糖尿病、降低胆固醇及降血脂的药效作用;可做蔬菜食用(茎叶可煎、炒、煮、炸、炖、榨汁、色拉等用,根用于泡酒),所含香味可去鱼、肉的腥膻味,也可泡茶(青岛畅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明日叶保健茶”等系列产品),还可作饲料(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加深蛋黄颜色和提高鸡蛋中维生素含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种植前景广阔。目前,明日叶的常用繁殖方式是播种繁殖,但是因为明日叶需要栽培2-3年才开花结种、结实率低、植株在开花结实后立即死亡、种子发芽率低(45%-50%)、程序较复杂、繁殖系数低(一粒种子繁殖成1棵植株)等原因,为进一步扩大明日叶的工业化生产规模,有报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快繁,李佳等采用带芽茎段诱导出明日叶的再生植株,周期约为4-5个月;郭治友等通过叶片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出再生植株,周期为6个月左右;刘梦昕等运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叶片直接诱导出芽进而生根形成植株,周期为2个月左右;曹越平等运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叶片和叶柄产生愈伤组织进一步形成体细胞胚,该体细胞胚经萌发长出新植株,最后将该新植株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吕秀立等以明日叶种子为外植体获得无菌苗,进行增殖、生根培养、瓶内炼苗移栽后获得植株,建立了明日叶的组织培养体系,周期约为2-3个月。为了简化明日叶的繁殖技术、缩短繁殖周期、降低明日叶快繁成本,实现明日叶的快速繁殖并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发明一种适宜明日叶的简化快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日叶的扦插快繁方法。以简化明日叶的繁殖技术、缩短繁殖周期、降低明日叶快繁成本,实现明日叶的快速繁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选择具有2~5片复叶、2~5个芽、长3~5 cm、粗0.2~0.8 cm的茎段,速蘸生根粉200~400倍液15~30秒,扦插到湿沙中,浇足水,温度为(25±2)℃,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光照10000~20000 lx,光照时间12~14 h/d的条件下,扦插7~15天,成活率100% ,将扦插成活的苗移栽到大田荫棚中,株行距20 cm ×20 cm,白天温度25℃~30℃左右,夜间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70%~90%,适当开棚通风,移栽第7~10天,成活率100% 。
本方法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相比,简化了繁殖步骤,缩短了繁殖时间,节省了繁殖成本,便于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 为扦插用的明日叶茎段。
图2 为扦插到湿沙中的明日叶茎段。
图3 为明日叶茎段蘸生根粉后在湿沙中培养2周的生根情况。
图4 为扦插成活的明日叶苗在大田中移栽10天的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择具有2~5片复叶、2~5个芽、长3~5 cm、粗0.2~0.8 cm的茎段,速蘸生根粉200倍液15~30秒,扦插到湿沙中,浇足水,温度为(25±2)℃,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光照10000~20000 lx,光照时间14 h/d的条件下,扦插7~15天,成活率100% ,将扦插成活的苗移栽到大田荫棚中,株行距20 cm ×20 cm,白天温度25℃~30℃左右,夜间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70%~90%,适当开棚通风,移栽第7~10天,成活率100% 。
实施例2
选择具有2~5片复叶、2~5个芽、长3~5 cm、粗0.2~0.8 cm的茎段,速蘸生根粉400倍液15~30秒,扦插到湿沙中,浇足水,温度为(25±2)℃,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光照10000~20000 lx,光照时间14 h/d的条件下,扦插7~15天,成活率100% ,将扦插成活的苗移栽到大田荫棚中,株行距20 cm ×20 cm,白天温度25℃~30℃左右,夜间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70%~90%,适当开棚通风,移栽第7~10天,成活率100%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蚊草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大叶榕轴向推进式扦插专用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