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力矫正仪及其矫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22708.6 | 申请日: | 2014-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张国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艳 |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力 矫正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力矫正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视力矫正仪及其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近视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孩子的眼睛健康。眼睛是人体一个正常器官,在孩子发育期,这个器官也是成长最快、最脆弱的地方,也是视力下降最严重的阶段。因为是成长发育阶段也是视力最容易矫正和恢复的阶段。之前对于孩子近视,家长和孩子没有真正有效方法可以去帮助孩子恢复视力,生活中佩戴眼镜成为一种时尚,但不能及时解决孩子的近视问题,尤其是在假性近视阶段,每个孩子在潜在的一部分睫状肌没有得到锻炼,这部分区域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舒张液来得到暂时的恢复,这就是所谓的假性部分,俗称危险区,这部分睫状肌要是得不到锻炼和矫正,1-6个月就会僵化发展成不容易恢复的真性近视。对于处在紧张的学习阶段,孩子高强度的用眼使得眼睛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最终造成视力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视力矫正仪及其矫正方法,调节睫状肌不断收缩舒张,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视力矫正仪,包括:显示装置、支撑架和键盘,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键盘为无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上设置开机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键盘之间设置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横杆、滑动轮和滑动端,所述支撑杆的两侧设置滑动轮,所述横杆的后侧设置滑动端,所述横杆通过滑动端与所述滑动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键盘之间设置一定距离为3-5米。
本发明根据上述的一种视力矫正仪提供一种视力矫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显示装置;
在键盘上输入显示装置显示的数字或字母并按回车键确认;
重复上一步的操作;
返回初始状态;
关闭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显示装置之前还包括对键盘和显示装置距离的调节,所述键盘与显示装置的距离为3-5米。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显示装置,包括:长按显示装置上的开机键,点击显示装置上的近视治疗图标。
进一步地,所述重复上一步的操作,具体为多次重复,其中每次重复输入设备随机出现的数字或字母,如输入错误,返回上一级重新输入。
进一步地,所述返回初始状态具体包括:
点击键盘上“Tab”键,出现“恢复”按钮;
点击“回车键”返回到初始状态;
在键盘上点击“Tab”键,显示装置上出现输入框进行输入数字或字母的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键盘上输入显示装置随机出现的数字或字母,数字和字母随机变化,每次显示的数字或字母的字体依次变小,通过显示装置左右显示和字体大小的显示,实现对眼睛左右前后的调节,使眼睛的睫状肌不断收缩和舒张,调节晶状体变化,缓解眼睛的疲劳,增强睫状肌活性,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视力矫正仪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视力校正仪的支撑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视力矫正仪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视力矫正仪,包括:支撑架1、显示装置2和键盘3,所述显示装置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显示装置2与所述键盘3为无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2上设置开机键,所述显示装置2与所述键盘3之间设置一定距离。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提出的视力校正仪的支撑架结构图。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杆11、横杆12、滑动端13和滑动轮14,所述支撑杆11的两侧设置滑动轮14,所述横杆12的后侧设置滑动端13,所述横杆12通过滑动端13与所述滑动轮14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2与所述键盘4之间设置的一定距离为3-5米。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键盘输入和显示装置显示不同大小的字体,使眼睛努力看清字体,实现对眼睛的睫状肌的收缩和放松,到达治疗近视的目的。
本发明根据上述的一种视力矫正仪提供一种视力矫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显示装置;
在键盘上输入显示装置显示的数字或字母并按回车键确认;
重复上一步的操作;
返回初始状态;
关闭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艳;,未经李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2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