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21362.8 | 申请日: | 2014-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8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闫立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立海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29/00;A61K35/64;A61K35/56;A61K35/32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风湿病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缩,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因其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愈,有的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西医治疗主要为非甾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其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与其治疗作用一样不应被忽视。中医中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组份组成:紫金龙45-55克、青木香45-55克、虎杖45-55克、稀莶45-55克、灵芝45-55克、全蝎4-6克、牡蛎4-6克、月见草4-6克、白芍8-12克、犀牛角4-6克、桑枝4-6克、当归4-6克、黄精4-6克、雪莲4-6克、甘草4-6克、乳香4-6克;置容器内,加入白酒(50度)1.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各组分的较佳重量为:紫金龙50克、青木香50克、虎杖50克、稀莶50克、灵芝50克、全蝎5克、牡蛎5克、月见草5克、白芍10克、犀牛角5克、桑枝5克、当归5克、黄精5克、雪莲5克、甘草5克、乳香5克。
为了验证临床疗效,本组方分别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试用,通过随机选取其中100例病人,疗程最短一个月,最长的为一年。痊愈临床改善率≥5%、显效临床改善率≥72%、有效临床改善率≥22%、无效临床改善率≥1%,总有效率9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服用剂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组份组成:紫金龙50克、青木香50克、虎杖50克、稀莶50克、灵芝50克、全蝎5克、牡蛎5克、月见草5克、白芍10克、犀牛角5克、桑枝5克、当归5克、黄精5克、雪莲5克、甘草5克、乳香5克。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组份组成:紫金龙55克、青木香55克、虎杖55克、稀莶55克、灵芝55克、全蝎6克、牡蛎6克、月见草6克、白芍12克、犀牛角6克、桑枝6克、当归6克、黄精6克、雪莲6克、甘草6克、乳香6克;置容器内,加入白酒(50度)1.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数的组份组成:紫金龙45克、青木香45克、虎杖45克、稀莶45克、灵芝45克、全蝎4克、牡蛎4克、月见草4克、白芍8克、犀牛角4克、桑枝4克、当归4克、黄精4克、雪莲4克、甘草4克、乳香4克;置容器内,加入白酒(50度)1.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典型病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立海,未经闫立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3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氧化钛糊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