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0969.4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0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1/82 | 分类号: | F02K1/8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隐身 功能 收敛 喷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航空发动机喷管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隐身功 能的收敛喷管,同时也适用于有需求的空天发动机喷管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出口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收敛喷管虽然比传统的轴对称喷 管和二元喷管具有了良好的隐身功能,但是由于内部为中空结构,没 有构件对前端热端构件进行遮挡,致使其红外隐身能力较弱,如果在 喷管加入传统的密闭中心体,则会严重影响内流特性。所以为了使传 统的出口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收敛喷管具有良好的隐身能力,而又不影 响内流特性,需设计一种收敛喷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具有 不影响常规收敛喷管的内流道,良好的隐身能力,弥补常规轴对称收 扩喷管隐身功能缺陷,同时兼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过渡段筒体1、主动调节板2、密封调节板3、作动筒4、中空 旋流体5和外罩构件,其中:
渡段筒体1前端与发动机连接,作为整个喷管的支撑构件;
主动调节板2前端通过转动副与过渡段筒体1尾端连接,主动调 节板2的两个侧面通过平面副与密封调节板3连接,作为喷管出口面 积的主动调节构件;
密封调节板3前端通过转动副与过渡段筒体1尾端连接,作为整 个喷管的内部流道的密封构件;
主动调节板2和密封调节板3沿喷管周向均布,共同组成喷管的 内流道;
作动筒4前端连接在过渡段筒体1上,尾部与主动调节板2通过 转动副或连杆机构连接,作为整个喷管面积调节的驱动构件;
中空旋流体5位于整个喷管内流道中,与过渡段筒体连接,用于 对前端热端构件的遮挡;
外罩构件主要由调节构件外罩6和密封构件外罩7组成,位于喷 管外侧,调节构件外罩6与主动调节板2通过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密 封构件外罩7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与密封调节板3连接,实现对外部气 流的整流。
所述过渡段筒体1前端面为圆环形面,后端面为三角形环形面。
所述主动调节板2分别与过渡段筒体1尾部三角形侧边交接处连 接,数量为3个。
所述主动调节板2为前窄后宽,且横截面为角形结构,两侧面间 的夹角与过渡段筒体1后端面为三角形环形面的侧面夹角相等。
所述主动调节板2与密封调节板3交替分布。
所述密封调节板3分别与过渡段筒体1尾部三角形侧边连接,数 量为3个。
所述密封调节板3位于相邻主动调节板2外侧。
所述密封调节板3位于相邻主动调节板2内侧。
所述调节构件外罩6数量与主动调节板2相同。
所述密封构件外罩7数量与密封调节板3相同。
所述根据隐身要求,对主动调节板2和密封调节板3进行隐身修 型设计。
所述调节构件外罩6和密封构件外罩7与主动调节板2和密封调 节板3配合进行隐身修型设计。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不影响常规收敛喷 管的内流道,良好的隐身能力,弥补常规轴对称收扩喷管隐身功能缺 陷,同时兼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主视图;
图2是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右视图;
图3是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剖视图;
图4是未带外罩的收敛喷管前视图;
图5是未带外罩的收敛喷管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具有良好隐身功能的收敛喷管,主要由过渡段筒体1、主动 调节板2、密封调节板3、作动筒4、中空旋流体5和外罩构件,其 中:
渡段筒体1前端与发动机连接,作为整个喷管的支撑构件;
主动调节板2前端通过转动副与过渡段筒体1尾端连接,主动调 节板2的两个侧面通过平面副与密封调节板3连接,作为喷管出口面 积的主动调节构件;
密封调节板3前端通过转动副与过渡段筒体1尾端连接,作为整 个喷管的内部流道的密封构件;
主动调节板2和密封调节板3沿喷管周向均布,共同组成喷管的 内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0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