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针头销毁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20749.1 | 申请日: | 2014-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5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波;付云博;梁亮;刘国君;吴越;刘建芳;杨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B6/24 | 分类号: | H05B6/2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白冬冬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针头 销毁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一些落后地区对于医疗针头的回收和处理,仍旧采取就地销毁或掩埋等方式,易造成疾病传播和污染环境。尤其在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卫生知识缺乏,经常有人把用过的针头拾回再用,很容易导致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的蔓延。目前,已有的注射器针头销毁装置大多以分散收集、集中销毁方式为主,这种销毁设备一般体积大、成本高、能耗大、且不能随意移动、操作不方便。
人们己经发明了一些方法来解决医疗针头处理问题,现有的针头销毁装置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机械销毁针头装置,采用研磨、加热弯曲、切割等机械方法切割针头,如专利CN201020114686、CN200920214421、CN200820224912等所描述的。这类方法的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便与携带;其缺点在于,一方面处理后还会留有锋利的金属部分,另一方面切割部分以及剩余的残留部分仍具有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存在传染风险。
2、大电流销毁针头装置,Lawrence E. Guerra在专利US6649857 B1中将针头作为短路负载,利用短路产生的大电流使针头融化回收处理,王文林在专利CN200420079494中采用瞬间放电原理融化针头,刘宇松在专利CN200420016390中也采用电流将针头融化。这类方法的优点在于大电流使针头产生高温,融化针头的同时,起到灭菌效果,而且该设备小,便于携带;缺点在于大电流的产生需要额外的电力保证。
3、焚化销毁针头装置,氢氧炉、油气炉等方式加热收集后的针头,体积大、成本高,一般安装位置固定,不能移动,只能采取集中销毁方式,在收集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4、湿法销毁针头装置,采用化学试剂集中销毁,成本高、化学药剂用量大,浸出液及残渣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很难回收所有金属,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医护人员进行注射工作的同时对医护工作中所产生的废弃针头进行自动收集和销毁处理的医疗针头销毁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外壳内部上端安装有坩埚,在坩埚外壁上缠绕有感应线圈;坩埚下端的出口安装有带热电偶的截止阀;对应坩埚下端的出口处安装有集物瓶,集物瓶外安装有冷却装置;坩埚的上口对应有插入针头的入口夹,在入口夹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和控制入口夹收缩的入口夹步进电机;在坩埚上固定安装有齿轮,齿轮与电机的轴啮合;其中入口夹的结构是:入口夹分为两部分固定侧和活动侧,固定侧固定在外壳上,活动侧固定安装有齿条,齿条的齿与入口夹步进电机轴上的齿啮合,在入口夹的固定侧和活动侧内侧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本发明医疗针头销毁装置的电控系统,控制器的面板上有显示器、启动按钮、开始销毁按钮、复位按钮;其电路原理是:
感应线圈的驱动电路:J11就是控制板中继电器HF32FA的输出端;变压器右端接入的是由二极管构成的全桥整流电路,H桥逆变电路Q1到Q4是四个MOSFET,与MOSFET并联的C1到C4和D1到D4分别是四个谐振极电容和四个续流二极管,Q1_IN到Q4_IN是四个插针与Q1到Q4的栅极相连,外接单片机的控制引脚PA3、PA4、PA14、PA13;
STM32单片机的最小系统:STM32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和热电偶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连接,MAX6675的SO、CS、SCK分别接单片机的PA0、PC1、PA2;VCC接VCC3.3,GND接地,T+、T-与显示屏接口电路中热电偶接入模块J1中的IN+、IN-相连;
入口夹处步进电机和继电器的驱动电路:U1是达林顿管ULN2003,1脚、2脚、3脚、4脚接单片机PC4、PC5、PA6、PA7,输出端OUT_A、OUT_B、OUT_C、OUT_D与显示屏接口电路中外接步进电机模块J17中2、3、4、5相连,U1的5脚接单片机的PC2,12脚接NPN三极管Q6的基极,Q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联HF32FA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端接插针J13,J13外接感应线圈驱动电路中的J11;
坩埚旋转电机的驱动电路:OUT_M2接单片机的PA1,它通过R9接三极管Q5的基极,Q5的集电极通过R10接VCC3.3,发射极接地,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接AQY272光电隔离模块U15的输入端1脚和2脚,U15的输出端3脚接地,4脚接J7的2脚,J7的1脚接24V;J7是有两个脚的插针,其外接直流坩埚旋转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0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