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9910.3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2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单海霞;何焕杰;王中华;马金;王芹;詹适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A62D3/02;C12R1/385;C12R1/01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基钻屑 降解 及其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属含油固体废弃物微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油基钻屑降解菌由复合菌群构建组成,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富集、分离、纯化和筛选,纯化出了3株降解单菌,然后通过发酵培养制备,该油基钻屑降解菌含有拉丁文学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铜绿假单胞菌、拉丁文学名为Kocuria kristinae的克氏微球菌和拉丁文学名为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的乙酸钙不动杆菌,用于油基钻屑中的石油组分降解,具有除油效率高、处理周期短的显著优势。对于初始油含量小于5%的油基钻屑,在处理5~30d,油含量可降至1%以下,油去除率达80%以上。用于含油土壤、含油污泥的生物修复,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属含油固体废弃物微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含油固体废弃物中的油基钻屑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因其具有体系异常稳定,污染物种类复杂、含油量高等特点,处理难度非常大。在油基钻屑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因具有安全、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现场油基钻屑安全处理和处置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机械装置无法清除的孔隙油和薄油层,同时又限制使用化学药剂时,运用生物处理技术可显出更大的优越性。现有的油基钻屑微生物处理方法是采用的厌氧堆腐-好氧降解-植物种植工艺,处理周期一般在180d,甚至360d以上,总石油烃(THP)含量可降至1%以下,存在着短期内降解率不高,处理周期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生物降解菌短期内降解率不高、处理周期长的缺陷,提供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包括提供上述油基钻屑降解菌的应用。
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由复合菌群构建组成,含有拉丁文学名为PseudomonasAeruginosa的铜绿假单胞菌、拉丁文学名为Kocuria kristinae的克氏微球菌和拉丁文学名为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的乙酸钙不动杆菌。
一种油基钻屑降解菌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井场取石油污染土壤,对土壤中的细菌在LB培养基、中性环境、温度为30℃~40℃条件下进行富集培养,将富集培养后的细菌经分离、纯化和筛选,获得以下3株降解单菌:
铜绿假单胞菌,拉丁文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
克氏微球菌,拉丁文学名Kocuria kristinae;
乙酸钙不动杆菌,拉丁文学名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2、将步骤1所得3株降解单菌按照铜绿假单胞菌:克氏微球菌:乙酸钙不动杆菌1:(0.9~1.1):(0.9~1.1)的体积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菌液。
3、将步骤2的混合菌液在工业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经过滤、分离、干燥后,得到油基钻屑降解菌,命名为BSG。
所述的步骤3中的工业培养基,按质量/体积比计,由1%~2%的蛋白胨、0.8%~1.2%的葡萄糖、1.5%~2%的酵母膏、0.1%~0.15%的氯化钠、0.5%~0.7%的磷酸氢二钾、1%~2%的氯化镁、水组成。
所述的步骤3中的发酵培养的条件为:发酵温度33~37℃,接种量10%~20%v/v,搅拌速度100~150rpm,发酵时间24~48h,发酵过程中向培养基中通入空气,每分钟通入空气的气液体积比为1~1.5。
所述的步骤3中油基钻屑降解菌BSG的菌活数均为109~1011个/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