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19733.9 | 申请日: | 2014-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鹏;尹雪芹;王营辉;尹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流 并网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方法及装置,其中,并网测试装置包括双向直流电源和N个换流器,N个换流器并联后与双向直流电源并联,然后其交流侧连接到电网,直流侧连接到待测换流器的直流侧,待测换流器的交流侧与电网相连,并网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双向直流电源启动以使双向直流电源为N个换流器和待测换流器供电;根据双向直流电源的额定功率和待测换流器的额定功率控制N个换流器和待测换流器相应启动,直至待测换流器以其额定功率运行。该并网测试方法及装置通过将双向直流电源和N个换流器并联在一起组合使用,逐渐提高待测换流器的运行功率以实现对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不仅可大大降低成本,而且无需硬件保持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流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方法以及一种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MW(兆瓦)功率等级的换流器/逆变器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对换流器/逆变器进行并网测试的直流电源功率等级也要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测试方案中有单台大功率直流电源拓扑结构和多台小功率直流电源并联拓扑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采用的是一台功率不小于待测换流器/逆变器的较大功率直流电源,图2中采用多台并联后功率加起来不小于待测换流器/逆变器的较小功率直流电源。
然而,采用单台大功率直流电源的测试方案时,需要购买或制作大功率的直流电源,周期长、成本高,且大多大功率的直流电源只具备单向充电功能,不具备逆向放电功能,使用场合有限,易造成资源浪费,性价比低;采用多台小功率直流电源并联组合成大功率直流电源的测试方案时,如果外购整套测试装置,会大大增加成本,如果自行制作的话对每台小功率直流电源的硬件一致性和软件的同步控制技术要求高,容易造成制作流程工艺复杂、软件开发工作量大、调试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方法,通过将一台双向直流电源和N个换流器并联在一起组合使用,逐渐提高待测换流器的运行功率以实现对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不仅可大大降低成本,而且无需硬件保持一致性,方便快捷,应用灵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方法,所述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装置包括双向直流电源和N个换流器,所述N个换流器并联后与所述双向直流电源并联,所述N个换流器中的每个换流器的交流侧和所述双向直流电源的交流侧相连后连接到电网,所述每个换流器的直流侧与所述双向直流电源的直流侧相连后连接到所述待测换流器的直流侧,所述待测换流器的交流侧与所述电网相连,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并网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双向直流电源启动以使所述双向直流电源为所述N个换流器和所述待测换流器供电;根据所述双向直流电源的额定功率和所述待测换流器的额定功率控制所述N个换流器和所述待测换流器相应启动,直至所述待测换流器以所述待测换流器的额定功率运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方法,通过N个换流器和双向直流电源并联组合的方式来逐渐提高待测换流器的运行功率以实现对待测换流器的并网测试,降低了对大功率直流电源的需求,降低了成本;并且,可就地取材直接使用换流器,方便快捷,节省了成本,即用来做组合使用的换流器很容易获取,不同功率的、不同硬件结构的换流器都可以使用,量产的时候甚至可以将待测试的换流器用来做组合使用,硬件方面无需为组合的测试架构添加任何东西,且无需进行并联调试,极大地节省时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能;此外应用灵活,不会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即需要的时候进行组合使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拆掉用以其它方面的使用,可以降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