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的加工堆叠结构及导光板的加工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5355.7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贺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杨林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加工 堆叠 结构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的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对导光板的批量裁切和抛光。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一种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板材。按导光板形状可分为:平面导光板和导光板。导光板在入光侧的厚度大于导光板主体的厚度,在制造过程中,采用裁切抛光工艺完成成品,具有工艺简单,制造方便的特点。但是,每次只对单块导光板进行加工,既不能保证工作效率,又造成加工设备使用资源的极大浪费,需要考虑一种实现导光板批量加工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的加工堆叠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这种导光板的加工堆叠结构,其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和入光侧,入光侧的厚度T1大于导光板主体的厚度T2,其中,在对导光板进行加工时将两个导光板首尾对调叠置,然后将多个以上两两叠置的导光板堆叠。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底面,在叠置时两个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且任一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部均不高于另一导光板底面所处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呈楔形,包括斜面,斜面连接于入光面和出光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入光侧的斜面与入光面之间还包括与底面平行的平面。
优选地,入光侧的厚度T1小于等于两倍导光板主体的厚度T2,叠置时两个导光板的出光面相互贴合。
优选地,入光侧的厚度T1大于两倍导光板主体的厚度T2,叠置时任一导光板的入光侧高于出光面部分的顶点与另一导光板的出光面接触,叠置结构的导光板主体之间的空隙设有垫板。
优选地,所述垫板的厚度T3不小于入光侧的厚度T1与导光板主体的厚度T2之和。
优选地,入光面为斜面,两两导光板斜面相互接触叠置,多个以上两两叠置的导光板堆叠时侧面设有挡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加工方式,其中,将导光板如以上结构堆叠整齐后,可对导光板批量裁切和抛光。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的加工堆叠结构,可适应入光侧厚度的变化以及楔形形状的改变,保证堆叠后的导光板整齐、平整,实现导光板的批量裁切和抛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堆叠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堆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堆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堆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用于导光板批量裁切和抛光的导光板加工堆叠结构,其中导光板由导光板主体和入光侧构成,入光侧的厚度大于导光板主体的厚度,在对导光板进行加工时将导光板两两首尾对调、出光面相对地叠置,且任一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部均不高于另一导光板底面所处的平面,然后将多个以上两两叠置的导光板堆叠。该种堆叠结构可适应入光侧厚度的变化以及楔形形状的改变,保证堆叠后的导光板整齐、平整。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结构,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状态示意图,导光板由导光板主体1和入光侧2构成,其中导光板主体1的厚度均匀,一体成形的入光侧2呈楔形,如图所示,以下介绍的导光板的各侧面主要包括入光面3和与入光面3依次连接的入光侧2的斜面6、出光面4,入光面的另一侧与底面5连接,底面5并与出光面4对应,入光侧2的厚度T1小于两倍导光板主体1的厚度T2大于导光板主体1的厚度T2,加工时,将导光板两两叠置时导光板的出光面4相互贴合,这样其中一导光板的入光侧2位于另一导光板的一侧并且其出高于自身出光面4部分的顶点将不会突出于另一导光板底面5。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的加工方式,如上所述的导光板交替叠置后,可以多重堆叠,可适应入光侧2厚度的变化以及楔形形状的改变,保证堆叠后的导光板呈整齐、平整,可对导光板批量裁切和抛光,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机械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5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金属纳米叉指光栅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