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2模式单晶纵振换能器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15018.8 | 申请日: | 2014-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7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胡青;陈扬威;彭康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32 模式 单晶纵振换能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32模式单晶纵振换能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换能器振子(6)、防水透声层(7)、去耦橡胶(9)、金属外壳(8)和防水电缆(10),所述的换能器振子(6)被包裹于去耦橡胶(9)内,且换能器振子(6)的上端灌注有防水透水层(7),该组合成的装置外层包裹有一层金属外壳(8);所述的防水电缆(10)位于金属外壳(8)的底部,贯穿于金属外壳(8)底部且直至嵌入于去耦橡胶(9)内;其中所述的换能器振子(6)由铍前盖板(1)、压电驱动单元(2)、钨合金后盖板(3)、螺母(4)和钛预应力螺杆(5)组成,3片压电驱动单元(2)沿圆周方向成120度排列,压电驱动单元(2)在铍前盖板(1)和钨合金后盖板(3)之间,通过螺母(4)和钛预应力螺杆(5)将铍前盖板(1)、压电驱动单元(2)和钨合金后盖板(3)锁紧;在铍前盖板(1)端面灌注2mm厚的聚氨酯胶层,构成防水透声层(7);所述的压电驱动单元(2)采用32模式的压电单晶片,即在Z方向施加交变电压,在Y方向产生振动位移。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2模式单晶纵振换能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钛预应力螺杆(5)与铍前盖板(1)用螺纹固定,并用504胶粘接螺纹,常温固化;
(2)、将环氧树脂胶涂抹于铍前盖板(1)与压电驱动单元(2)、压电驱动单元(2)与钨合金后盖板(3)的接触面上;
(3)、装配铍前盖板(1)、压电驱动单元(2)、钨合金后盖板(3)、螺母(4)和钛预应力螺杆(5)构成换能器振子(6);
(4)、沿换能器轴向给压电驱动单元(2)施加20MPa的压力,并用套筒扳手将螺母(4)拧紧;
(5)、放入80度烘箱中固化4小时;
(6)、用高温镀银导线将3片压电驱动单元(2)按照电并联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7)、将换能器振子(6)装入金属外壳(8)中,在铍前盖板(1)端面灌注2mm厚的聚氨酯胶层,构成防水透声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50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