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放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4637.5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8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宋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建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轴承 板材 烧结 方法 用于 放板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烧结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放板架。
背景技术
自润滑轴承板材用于滑动轴承的生产加工,以烧结有铜合金粉的金属板为基础。自润滑轴承板材具有承载能力高,耐冲击,耐高温,自润滑能力强、耐腐蚀等特点,采用自润滑轴承板材制成的产品,特别适用于重载,低速,往复或摆动等难以润滑和形成油膜的场合,主要应用于制作边界润滑轴承、无油润滑轴承、双金属轴承三类产品。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汽车、塑胶成型机械、液压元件、物流港口机械、冲床锻压机械、农用机械、办公设备、食品机械、能源设施等领域。
将铜合金粉烧结到金属板上的烧结工艺对自润滑轴承板材的性能起重要作用;自润滑轴承板材的烧结在网带炉中进行,网带炉烧结是一种随着网带运转流水线作业,主要指铜合金粉在适当的气氛、低于主要成分熔点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借助于原子迁移来实现颗粒间联结,将铜合金粉烧结到镀铜金属板或铜合金板上的过程。铜合金粉为以铜、锡、铅、锌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粉末,随着环保的要求,铜合金粉趋于无铅化。
在铜合金粉和镀铜金属板的烧结过程中,烧结气氛可以为氢气、氢气/氮气混合气体或氨分解气体。采用氨分解气体作为烧结气氛,不仅可以还原金属板与铜合金粉上的氧化物,及时带走烧结坯体中的分解产物,形成保护气氛气体,还可以减少环境对制品的影响,维持烧结材料中的活化气氛,使烧结合金产品的使用性能更加稳定,从而保证烧结成品质量。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烧结气氛的控制。
由于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的环境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一般是单层烧结,这种方法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数量较低,达不到短时间内较高的处理量,为了提高效率,有厂商想出在镀铜金属板材层与层之间采用镀锌钢板做隔离层,实现多层烧结的方法,但是由于烧结过程中自润滑轴承板材与镀锌钢板紧密结合,无法保证层与层之间热分布和烧结气氛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烧结产品的性能,基本无法应用。
所以急需发明一种装置,用于多层自润滑轴承板材的烧结,以解决现有的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效率低下、烧结品质不稳定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用放板架,其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易于制造,操作方便,该放板架在板材烧结工艺过程中既保证了板材之间热分布与烧结气氛均匀性,保证产品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用放板架,包括2~6层放板层;所述放板层包括支撑杆与连接杆;所述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规则立体形状;所述固定件设有开口朝上的凹面;所述放板架中,任何一层放板层的固定件能够卡入与其相邻下方的放板层固定件的凹面。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用放板架,包括2~6层放板层;所述放板层包括支撑杆与连接杆;所述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规则立体形状;所述固定件设有开口朝下的凹面;所述放板架中,任何一层放板层的固定件能够卡入与其相邻上方的放板层固定件的凹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放板层中,固定件与支撑杆的连接可以选焊接、螺纹连接,也可以将固定件套在支撑杆的两端,本发明优选为将固定件套在支撑杆上,既稳定又方便装卸,而且加工容易;
支撑杆的端点可以在固定件内,即所有连接杆都位于支撑杆两端的固定件之间,也可以在固定件外,本发明优选支撑杆的端点与离其最近的固定件之间有距离,并设有连接杆,这样有利于搬运,也增加了放板架稳定性;一般的,支撑杆端头与固定件之间设置一根连接杆;
支撑杆的横截面积为5~100mm2,为了美观统一,加工容易,所有支撑杆一般为同一横截面积。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垂直于支撑杆的中心轴。所述各放板层中的支撑杆一般相互平行。
本发明公开的自润滑轴承板材烧结用放板架中,放板层中支撑杆的数量根据所处理板材以及放板架的大小而确定的,一般为两根或者两根以上;所述连接杆的数量根据所处理板材以及放板架的大小而确定的,一般为两根或者两根以上。本发明优选放板层中,支撑杆数量为2根或者3根。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板层中,至少有一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单圈缠绕在其所接触的支撑杆上,形成缠绕结;所述缠绕结与与其所在的放板层相邻的放板层的支撑杆接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板层中,所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单圈缠绕在该连接杆所接触的支撑杆上。如此,相邻的放板层间具有更多的接触点,使得各放板层的叠放更加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建,未经韩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4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