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4552.7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耿浩然;吴明;冷金凤;刘晓英;李明洋;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2 | 分类号: | C22C23/02;C22C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mg al mn se 镁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添加Se制备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材料的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类域。
背景技术
我国镁资源丰富,国内镁产量居世界首位。镁合金高比强度和刚度、减震性能和切削性能好,具有磁屏蔽性能、可回收性等优良提点,使得其近年来在工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又以镁合金在汽车、3C等零部件中的应用为重点,满足了汽车、3C工业轻量化的要求。由于汽车、3C等零部件需要具有较高强度、刚度和较高塑性,并且要求耐磨、耐腐蚀、表面光洁度好,能在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所以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用于汽车、3C等行业一直是研究应用的热点。目前,挤压铸造以及变形镁合金的综合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塑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满足大变形以及高质量合金型材成形加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Mg-Al-Mn系镁合金塑性偏低的状况,提供了一种铸造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材料的技术。本发明在Mg-Al-Mn系镁合金的基础之上,通过适当工艺加入适量的Se组元,Se与合金的组分反应形成一定的析出相,细化了合金晶粒,使得合金的伸长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技术制得的镁合金与传统Mg-Al-Mn镁合金相比,合金伸长率得到明显提高,可达到10.5%~13.0%,提高了54%~100%,强度达到168MPa,硬度达到55HB,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变化不明显。采用所发明使用的制备工艺,合金液熔炼温度相对较低,Se的损耗少,合金液氧化程度轻,成分易于控制,制造成本低,提升了合金品质。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通过添加一定量的Se到Mg-Al-Mn镁合金中,一部分Se以固溶态存在,另一部分Se则与体系中的Al发生反应,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生成的Al-Se化合物颗粒弥散分布在合金熔液中,形成大量的异质核心,基体Mg的初生相以Al-Se化合物作为形核核心而长大,因此,Se起到了变质细化Mg基体相的作用。Al-Se化合物和固溶态的Se改变了合金的晶粒度以及合金中析出相的生长。通过Se的细化作用,有效细化了合金晶粒尺寸,提高了合金伸长率。
本发明的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是由以下配比的组分组成(wt%):5.5%~6.5%Al、0.13%~0.8%Zn、0.2%~1.2%Se、0.3%~0.6%Mn,其余为镁和不可避免杂质。最佳的合金成分配比为:6.0%Al、0.53%Zn、0.8%Se、0.4%Mn,其余为镁。其中,Mn是以Al-10%Mn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
本发明的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的制备方法为:(1)以一定重量配比的Al锭、Al-10%Mn中间合金和镁锭为原料,待钢坩埚预热到200~300℃后放入上述原料,加热升温至740℃~750℃,待合金炉料完全熔化后,由于Se的沸点比较低,容易挥发,为减少Se在加入过程中的损耗,将熔体温度降低至625℃~645℃。
(2)熔体温度625℃~645℃时加入Zn和Se,搅拌均匀后,为提高金属液浇注的流动性,将合金液调至710℃~730℃,静置10~20分钟后,浇注在预热的铁模具中凝固成形,制得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材料。熔炼过程中通入SF6:CO2体积比为1:150-220的混合气体进行合金液的防氧化保护。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材料的组成配比(wt%)为:6.0%Al、0.2%Zn、0.3%Se、0.3%Mn,其余为镁和不可避免杂质,采取以下步骤制得:(1)以重量配比的Al锭、Al-10%Mn中间合金和镁锭为原料,待钢坩埚预热到250℃后放入上述原料,加热升温至740℃,待合金炉料完全熔化达到该温度后,为了减少Se在加入过程中的损耗,将熔体温度降低至635℃。
(2)熔体温度635℃时加入Zn和Se,搅拌均匀后,将合金液调至710℃,静置10~20分钟后,浇注在预热的铁模具中凝固成形,制得高塑性Mg-Al-Mn-Se镁合金材料。熔炼过程中通入SF6:CO2体积比为1:200的混合气体进行合金液的防氧化保护。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4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