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1657.7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8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方伊娜;常伟;吴建炜;黄科帅;蒋增丽;谢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06 | 分类号: | H01M6/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下冲 组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池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无下冲组装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的技术进步,碱性干电池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市场的需求量大。如图1所示,碱性干电池一般包括壳体11、正极环12、负极13、隔膜纸14、铜钉15、密封圈16以及负极底盖17,密封圈16安装在电池封口端且封装在壳体11与隔膜纸14之间,铜钉15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底盖17与电池胶凝状负极13之间,起到负极集流作用。
铜钉15包括连为一体的钉杆151以及铜钉端子152,工装时,可以先将铜钉15与负极底盖17焊接组成一个集电子,负极底盖17与钉杆151固连,集电子的上端为负极底盖17,下端为铜钉15。密封圈16具有中心通孔且密封圈16末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密封凸起161,密封圈16首端具有台阶结构。
在电池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中,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上述的集电子插入密封圈16并将二者组装在一起,组装时,钉杆151穿过中心通孔并使得铜钉端子152、负极底盖17均装入密封圈16首端,钉杆151与密封凸起161密封连接以保证密封性能,最终集电子和密封圈16组装形成一个集电体。
现有技术中,由于组装的零部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一般的电池生产车间采用人工方式手动组装集电子和密封圈16,费时费力,这样人工简单扣合后的集电体密封性能不佳。
此外,也有人采用了自动化组装机构来实现上述电池零部件的组装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组装机构一般采用冲压方式对组装零件进行组装,这样就使得组装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很好的保证铜钉15和密封圈16两者的同心度,否则容易出现铜钉15插偏导致弯曲变形、铜钉15未插入密封圈16等情况。因此,组装机构需要设置上冲模和下冲模,以保证待冲压零部件定位精准。现有的组装机构结构设计复杂,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且占用车间较大使用面积。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组装机构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集电体质量的无下冲组装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集电体质量的无下冲组装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包括承载台、用于输送集电体的主转盘以及至少一个上冲组件,其中:
所述主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在主转盘的圆周侧表面上沿径向设有供钉杆穿过的至少一个开口槽,所述主转盘上还开设有与开口槽一一对应且用于安放集电体的至少一个抵靠轮槽,各抵靠轮槽的底面均向下凹陷形成与对应开口槽相通的限位阶梯缺口,所述限位阶梯缺口的开口宽度大于开口槽的开口宽度,所述抵靠轮槽的开口宽度大于限位阶梯缺口的开口宽度,所述抵靠轮槽、限位阶梯缺口、开口槽三者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抵靠轮槽、限位阶梯缺口、开口槽三者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集电体的密封圈安放在抵靠轮槽内且密封凸起限位在对应的限位阶梯缺口内;
所述上冲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承载台上的驱动件以及与驱动件相连的压头,所述压头设置在主转盘上方且与开口槽同轴设置,所述驱动件能带动压头上下直线滑移。
在上述的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中,所述抵靠轮槽与对应的限位阶梯缺口及对应的开口槽之间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抵靠轮槽与对应的限位阶梯缺口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限位阶梯缺口与对应的开口槽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限位阶梯缺口的内侧面与对应的第二台阶面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中,所述第一台阶面圆弧过渡至对应的限位阶梯缺口的内侧面,所述限位阶梯缺口的内侧面圆弧过渡至对应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圆弧过渡至对应的开口槽的内侧面。
在上述的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中,每个抵靠轮槽的开口两侧均设有圆弧倒角,每个限位阶梯缺口的开口两侧均设有圆弧倒角,每个开口槽的开口两侧均设有圆弧倒角。
在上述的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中,所述承载台上方可转动地安装有与主转盘同轴设置的导向转盘,所述导向转盘上开设有与上冲组件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安装通孔,其中至少一个安装通孔内固设有杆套且与开口槽同轴设置,所述驱动件穿设在对应的杆套中部且驱动件能带动压头在杆套内上下直线滑移。
在上述的一种无下冲组装机构中,所述开口槽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环绕分布在主转盘的圆周侧表面上,所述上冲组件数量为一个,所述安装通孔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环绕分布在导向转盘上,所述安装通孔与开口槽一一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1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