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10898.X | 申请日: | 2014-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罗佳;张振华;严少华;王同;刘丽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张慧清 |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菜类 蔬菜 栽培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特别是植物育苗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是一种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酵床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工厂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发酵床垫料一般选择秸秆、稻谷壳、锯末屑等,有条件的加入菌糠、酒糟等糟渣料。发酵床垫料正常需要2-5年需要更换,废弃的发酵床垫料含有大量的猪粪便及未分解的发酵床垫料,内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质等植物所需养分。
利用这种有机物料配以其他物料制成作物栽培基质,不仅能解决废弃发酵床垫料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变废为宝,同时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因此,本领域的从业人员针对废弃发酵床垫料都在寻找适合于自己利用的方式,但是由于在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别的蔬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也可以这么说,适合于茄果类的不一定适合叶菜类,适合于瓜类的也不一定适合于叶菜类。
仅就N、P、K含量来说,我们根据现有文献的公开,可以看出不同类植物的养分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以废弃发酵床垫料,针对叶菜类蔬菜栽培,就必须根据其本身的栽培需求,创造性地通过合理配比形成适合于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发酵床废弃垫料在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应用中的空白,提供了一种利用发酵床废弃垫料制作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的方法以及利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栽培基质,从而实现了发酵床废弃垫料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我们公开了一种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是由发酵床废弃垫料、蛭石、珍珠岩、菜园土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我们优选所述发酵床废弃垫料、蛭石、珍珠岩、菜园土的混合体积比例为4:2:2:2。
关于菜园土,我们需要解释一下,所谓的菜园土也可以成为田园土,是经耕作并栽培过花木、蔬菜的土壤,其中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
在本申请中,菜园土特指的是有关含量如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20%左右、全氮3 g/kg左右、全磷1.5 g/kg左右、全钾10 g/kg左右、速效氮.5 g/kg左右、速效磷0.5 g/kg左右、速效钾0.6 g/kg左右、pH 6.0左右、容重1.2g/cm3左右。
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公开了一种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猪圈清理出的发酵床废弃垫料,调整碳氮比和含水量,碳氮比控制在(16~25):1,含水量控制在50%~60%;
(2)将处理后的发酵床废弃垫料堆置发酵,每隔两天翻抛一次,堆置发酵至腐熟度80%±2%;
(3)将腐熟度80%±2%的发酵床废弃垫料,与蛭石、珍珠岩、菜园土按照混合体积比混合;
(4)将步骤(3)中混合物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得到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
同时,我们还公开了所述步骤(3)中发酵床废弃垫料、蛭石、珍珠岩、菜园土按照体积比4:2:2:2混合。
作为一种堆置的优选方式,我们公开所述步骤(2)中,将处理后的发酵床废弃垫料堆置成条垛式发酵。
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废弃的发酵床垫料应用在叶菜类蔬菜栽培基质中,经过本发明的合理组配,形成的栽培基质营养丰富,发芽率高、生物量高、产量高,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商品基质为采购自江苏镇江兴农公司的有机蔬菜栽培基质。
实施例1
(1)将猪圈清理出的发酵床废弃垫料,调整碳氮比和含水量,碳氮比控制在(16~25):1,含水量控制在50%~60%;
含水量控制方法:猪圈清出发酵床废弃垫料一般含水量为30-40%,通过添加水,使含水量达到50%至60%;
碳氮比控制方法:猪圈清出发酵床废弃垫料碳氮比如果偏高通过添加猪粪调节(猪粪碳氮比在12:1左右),如果偏低通过添加秸秆调节(秸秆碳氮比在50:1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08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利器盒
- 下一篇:一种具有捕虫功能的太阳能垃圾收集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