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苜蓿压扁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9047.3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0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柱;王一如;张筱青;于斌;王枫辰;郭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5/00 | 分类号: | A01F15/00;A01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苜蓿 压扁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力试验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苜蓿压扁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压扁工艺已被广泛运用到苜蓿收获过程中,压扁后的苜蓿能较好地实现茎叶同步干燥,从而显著提高干燥后苜蓿草的品质。但压扁过轻,效果不明显;压扁过重,会造成苜蓿茎杆营养成分的流失,反而降低干燥后苜蓿草的营养价值。因此,压扁过程对干苜蓿草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本试验台实时测得的苜蓿压扁过程中压力、转矩、转速变化数值对于苜蓿刈割压扁机的设计、改进,以及提高苜蓿收获后品质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上下压扁辊之间的间距,调节压扁辊旋转速度,并能实时测出苜蓿压扁过程中压力、转矩、转速变化数值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苜蓿压扁试验装置,它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0、上压扁辊19、下压扁辊18、上压力传感器22、下压力传感器5、转矩转速传感器15、变频器14以及变频电动机12;其中,
左侧板1和右侧板20下部与试验台底座10固定连接,左侧板1和右侧板20上部通过侧板连接钢管17固定连接,左滑动侧板29设置在左侧板1的左导槽2中,右滑动侧板设置在右侧板20上的右导槽中;
上压扁辊19通过轴承安装在左滑动侧板29和右滑动侧板上,上压扁辊19左端安装有上压扁辊链轮3;下压扁辊18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侧板1与右侧板20之间,下压扁辊18左端安装有下压扁辊齿轮8,下压扁辊18右端通过联轴器13与转矩转速传感器15连接,转矩转速传感器15通过联轴器13与变频电动机12连接,变频电动机12通过导线与变频器14连接,下压扁辊齿轮8与中间轴齿轮25啮合,中间轴齿轮25与中间轴链轮26同轴安装在中间轴9上,中间轴链轮26与上压扁辊链轮3通过链条28连接;
中间调节侧板24安装在左侧板1左侧,中间调节侧板24上布置有中间调节侧板弧形槽27,左侧板1上布置有与中间调节侧板弧形槽27对应的左侧板弧形槽11,中间调节侧板24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左侧板1上,安装中间轴9的中间轴轴套30与中间调节侧板24固定连接;
上压力传感器螺栓安装台16安装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0上,上压力传感器高度调整螺栓21安装在上压力传感器螺栓安装台16上,上压力传感器安装台23安装在左滑动侧板29和右滑动侧板上,上压力传感器22安装在上压力传感器安装台23上,上压力传感器高度调整螺栓21底端与上压力传感器22接触;
下压力传感器螺栓安装台7安装左侧板1和右侧板20上,下压力传感器高度调整螺栓6安装在下压力传感器螺栓安装台7上,下压力传感器安装台4安装在左滑动侧板29和右滑动侧板上,下压力传感器5安装在下压力传感器安装台4上,下压力传感器高度调整螺栓6上端与下压力传感器5接触。
所述下压扁辊齿轮8与中间轴齿轮25齿数相同,上压扁辊链轮3与中间轴链轮26齿数相同。
所述左侧板1上的左侧板弧形槽11和中间调节侧板24上的中间调节侧板弧形槽27的形状为关于下压扁辊18中心的圆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能真实模拟田间苜蓿收获压扁工艺,其上、下压扁辊的间隙可调,压扁辊转速可无级变化,并能实时测得苜蓿压扁过程中,上、下压扁辊之间的压力值、压扁所需转矩以及压扁辊转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的中间调节侧板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的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苜蓿压扁试验装置的中间调节侧板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左侧板 2 左导槽
3 上压扁辊链轮 4 下压力传感器安装台
5 下压力传感器 6 下压力传感器高度调整螺栓
7 下压力传感器螺栓安装台 8 下压扁辊齿轮
9 中间轴 10 试验台底座
11 左侧板弧形槽 12 变频电动机
13 联轴器 14 变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9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兔眼蓝莓软枝扦插繁殖技术
- 下一篇:整体式免耕播种开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