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9043.5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宁宁;李同起;张中伟;焦星剑;李钰梅;刘风亮;张震;俸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41/89 | 分类号: | C04B41/89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高温 氧化 涂层 烧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氧化防护用无机涂层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碳材料在高于500℃的氧化环境中开始发生显著氧化反应,其各项性能受到致命破坏。在碳材料表面涂覆抗氧化涂层是解决碳材料高温(尤其是1200℃以上)氧化的主要方法。
碳质材料抗氧化涂层SiC/SiC-MoSi2体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特性,其原因为SiC与碳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物理相容性和相近的线膨胀系数,以及较低的氧渗透率,是优良的氧阻挡层和碳扩散阻挡层候选材料;MoSi2与SiC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相似的氧化过程(在1800℃氧化气氛下具有自愈合性)和匹配的弹性模量(MoSi2的弹性模量为410Gpa,SiC的弹性模量为420GPa),MoSi2在高温下还能润湿SiC,防止发生脱层现象。另外由于MoSi2不直接与碳材料接触,而均匀分散于SiC中,涂层中大量的MoSi2-SiC相界面,可对涂层中的应力起到有效的松弛作用,即使当涂层出现裂纹时,相界面使裂纹尖端应力缓和,阻止涂层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形成导致涂层失效的穿透性裂纹。
但是现有研究制备SiC/SiC-MoSi2涂层,主要采用两步法,即先采用渗料包埋经高温烧结在碳质材料表面制备SiC基底层,然后采用包埋法或涂刷法在SiC内层上制备SiC-MoSi2复合涂层,此方法存在工序复杂,制备周期长,涂层内部层间结合力较差,物料的利用率低,抗氧化涂层的均匀性和成分可控性较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温度在1500℃以上)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其采用涂覆烧结法制备碳质材料的SiC/SiC-MoSi2抗氧化复合涂层,解决现有两步法存在的工序复杂,制备周期长,涂层内部层间结合力较差,物料的利用率低,抗氧化涂层的均匀性和成分可控性较差等缺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清洗好的碳质材料表面刷涂浆料I;所述的碳质材料为石墨或碳/碳复合材料;所述的浆料I包括树脂和Si粉,树脂和Si粉的质量比为1:(1~2);所述的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硅树脂;
(2)然后在步骤(1)所得的刷涂浆料I的碳质材料表面继续刷涂浆料II;所述的浆料II包括树脂、Si粉和Mo粉,树脂:Si粉:Mo粉的质量比为3:(2~5):(1~2);所述的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硅树脂;
(3)将步骤(2)所得的刷涂浆料I和浆料II的碳质材料在1300~1800℃进行高温烧结2~3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重复步骤(1)至步骤(3)的刷涂和烧结1~3次,使之在碳质材料表面生成致密的SiC/SiC-MoSi2的复合涂层;
(5)用正硅酸乙酯对步骤(4)所得的碳质材料的涂层表面进行封闭处理,具体方法为在碳质材料的涂层表面刷涂正硅酸乙酯,80~120℃下干燥1~3h;
(6)重复步骤(5)刷涂正硅酸乙酯、干燥1~4次,在碳质材料的涂层表面得到密封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其所述的碳质材料为密度1.7~1.9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或石墨。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其所述的碳质材料表面刷涂浆料I厚度为1mm。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其所述的碳质材料表面刷涂浆料II厚度为1mm。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质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涂敷烧结制备方法,其所述的碳质材料表面刷涂正硅酸乙酯厚度为0.5mm。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涂覆烧结法制备碳质材料的SiC/SiC-MoSi2抗氧化复合涂层,解决现有两步法存在的工序复杂,制备周期长,涂层内部层间结合力较差,物料的利用率低,抗氧化涂层的均匀性和成分可控性较差等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9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