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08369.6 | 申请日: | 2014-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夏青;齐超;王志茹;王晨亮;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D7/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王博飞 |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鼠 脊髓 损伤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是临床上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可造成无法恢复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脊髓损伤的研究与关注仍是国内外共同探索的课题。而脊髓损伤模型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科研基础。理想的脊髓损伤模型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要能够反应实验动物脊髓损伤的神经生理、运动行为的情况。二、可以提供与临床脊髓损伤一致或相似的动物模型,即具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三、模型要具有可复制性。研究脊髓损伤需大量的实验动物,这就需要制造模型的标准化。
现有技术常见的脊髓损伤模型有下列几种:
1、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
Allen首次设计的脊髓背侧打击模型,利用不同重量的砝码从不同高度沿着套管垂直落下打击大鼠脊髓背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操作起来重复性较差,影响因素很多,如同样的势能造成的损伤时常相差会很大,且在打击瞬间撞击锤与脊髓相接触的形状与面积不一。
2、钳夹型脊髓损伤
该模型为满足急性脊髓挤压等多种损伤类型的研究需要。具体操作流程:手术打开SD大鼠椎板,用动脉瘤夹钳夹对应于T10的脊髓段。该模型的不足:该模型建立中对大鼠的损伤较大,需要咬除T10椎板,使对应于T10的脊髓段充分暴露,大鼠感染机率较大,容易感染死亡。且钳夹对脊髓损伤的力度不同,容易造成大鼠下肢全瘫。对大鼠术后护理造成很多不便。
3、切割型脊髓损伤模型
流程:打开椎板,暴露相应脊髓,使用锐利的虹膜刀片或者显微剪全横断或半横断脊髓,或切除一段脊髓。该方法的不足:手术步骤较复杂,对大鼠的损伤较大,且用刀片对脊髓的横断面较整齐,与临床实际病例有一定差异。
4、脊髓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是经股动脉插管或直接关闭降主动脉的方法制作模型。该方法的不足:手术在阻断动脉造成缺血的同时也引起了灌流区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影响了对行为学的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脊髓损伤模型中操作复杂,重复性差,大鼠的出血量大,感染死亡高、并发症多、存活时间短等诸多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功能障碍显著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对大鼠称重,1%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按每100g体重0.4ml进行腹腔注射;
(2)大鼠麻醉后,背部备皮,消毒皮肤;
(3)确定T9-T12位置,SD大鼠腰段棘突突出,且胸段棘突后倾,腰段棘突前倾,根据这个标志很容易准确定位。在T9-T12正上方切口,做一2~3cm皮肤切口,分离肌肉和筋膜,暴露T9~T12棘突和椎板;
(4)用组织剪和蚊式钳将T9-T10棘突左侧的肌肉和韧带剥离彻底暴露T9-T10的棘突和横突,确定T9-T10间隙;
(5)避开脊髓正中,稍偏左侧,将磨平的1ml注射器针头从T9-T10间隙垂直插入髓腔并进入相应段脊髓。由于髓腔内为负压,椎间隙为软组织,因此进针时不需太用力,针头很容易进入髓腔及脊髓。当针头进入脊髓后,大鼠会剧烈抖动、垂直上下抽插针头,感觉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表明针头在髓腔内;
拔出针头,将弯曲的破髓针针头从进针点垂直插入,进针时弯曲的针尖朝向左侧。待破髓针针头进入髓腔后小幅左右摆动针头,注意要绝对避免弯曲的针头超过棘突中线进入右半侧脊髓,由此只破坏左侧脊髓。进行此项操作时,左侧(损伤侧)后肢出现抽搐,轻缓地并仍以垂直角度拔出针头,此时脊髓半离断损伤模型建立步骤基本完成;
(6)术毕缝合肌肉及皮肤。大鼠清醒后于干燥,安静,自然光条件下普通饲料喂养,并定期用碘伏清洁消毒。
上述建立脊髓损伤模型的方法亦可对右侧脊髓进行操作,操作条件与上述对左侧脊髓进行的操作相对应。
所述直针的针头为平而无尖的针头;能够用于确定破髓针的进针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8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