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力输送器及具有该气力输送器的称重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07975.6 | 申请日: | 2014-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禇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3/52 | 分类号: | B65G53/52;G01G17/00;G01G17/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15558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力 输送 具有 称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力输送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双向输送的气力输送器。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器是一门利用压管流输送粉粒状物体的新兴的科学技术,其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设计简洁,可用于远距离大流量输送物料;其设计原理是将压缩空气经进气口流入环形高压腔后,高速流过喷嘴,这股高速气流在入口处产生一低压区(真空),于是入口处的物料被高压气流吸入,并被输入到指定位置。由于气力输送器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势从而在物料的输送领域被广泛采用。但是,常用的气力输送器如上面所讲,仅能进行从入口至出口单方向的物料输送,在有时输送管内因物料残留而需要反向推动物料时,该种气力输送器则难以达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气力输送器及具有该气力输送器的称重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输送物料以方便清理管路的气力输送器及具有该气力输送器的称重机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器,包括外管体和嵌设在外管体内的内管体,所述外管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内管体具有连通入口和出口的通道;所述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形成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外管体设有连通第一腔和外界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二腔与外界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腔靠近出口设置,并且在第一腔和出口之间设置有斜向连通两者的斜喷嘴,所述第二腔靠近入口设置,并且所述内管体设有沿径向连通第二腔和通道的直喷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均为沿内管体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体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直喷嘴,并且该若干个所述直喷嘴两两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体设有若干向外突伸的突缘,所述突缘向外抵持所述外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形成在所述突缘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喷嘴自靠近出口的突缘内侧朝出口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口靠近内管体的一侧设置有自外管体内壁朝内管体方向并向外倾斜延伸的斜面,所述内管体具有自斜面内侧向出口方向暴露的端面,所述斜喷嘴自所述端面连通所述出口。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所述的气力输送器的称重机构,包括具有容置腔的称重箱、设置在称重箱上侧的输入口、设置在称重箱下方的输出管路及回收管路,所述回收管路包括连接称重箱的回收管,所述气力输送器与所述回收管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管和气力输送器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在称重箱称重时,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使回收管和气力输送器分离不接触;在输出管路将称重箱内的物品输出时,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将回收管和气力输送器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管路具有连接称重箱的输出管、连接输出管的第二伸缩机构、连接第二伸缩机构的单向气力输送器,所述单向气力输送器包括输出外管体和嵌设在输出外管体内的输出内管体,所述输出外管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输出内管体具有连通入口和出口的通道;所述输出内管体与输出外管体之间形成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腔,所述输出外管体设有连通第三腔和外界的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腔和出口之间设置有斜向连通两者的输出斜喷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称重箱上部为长方体形、下部为倒四棱台形,所述回收管和输出管分别连接所述称重箱的两个斜侧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所述的气力输送器的称重机构,包括具有容置腔的称重箱、设置在称重箱上侧的输入口、设置在称重箱下方的输出管路及第一回收管路,所述称重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收管路的输出端的回收箱及设置在回收箱下端的第二回收管路,所述气力输送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收管路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回收管路具有连接称重箱的第一回收管、连接第一回收管的第一伸缩机构、连接第一伸缩机构的第一气力输送器;所述输出管路具有连接称重箱的输出管、连接输出管的第二伸缩机构、连接第二伸缩机构的第二气力输送器;所述第一气力输送器和第二气力输送器结构相同,且分别包括有输出外管体和嵌设在输出外管体内的输出内管体,所述输出外管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输出内管体具有连通入口和出口的通道;所述输出内管体与输出外管体之间形成有的第三腔,所述输出外管体设有连通第三腔和外界的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腔和出口之间设置有斜向连通两者的输出斜喷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