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7605.2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4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三兵;梅周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污染小等优点,做为储能设备,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以及汽车、航天、医疗等设备中均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于3C电子产品的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密度日益提高,特别是手机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约550Wh/L,另外,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Wh/kg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无污染)。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开发高比容量的正极材料,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544475A公开了富锂锰酸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2MnO3-LiMO2,其中M为Ni、Co、Mn等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组装扣式电池测试,放电比容量高达245mAh/g~271mAh/g。中国专利(赵煜娟、孙召琴、冯海兰等,一种球形梯度富锂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013481A公开了一种球形梯度富锂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0.4Co0.2Mn0.4]O2(0.1≤x≤0.4)的合成方法,首次放电比电容量为242mAh/g,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221mAh/g。这类正极材料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首次充电到4.5V以上时,发生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xLi2Mn O3·(1-x)MO2→xMnO2·(1-x)MO2+xLi2O,即材料中的Li+以Li2O的形式从晶胞中脱出,放电时这部分锂离子无法全部再嵌入到原有晶胞,导致材料具有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库伦效率较低,且循环稳定性差。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开发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可是,首次库伦效率低,且在嵌脱锂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体积效应,体积膨胀率>300%,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粉化、脱落,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差。
由以上正负极材料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由于首次消耗较多的活性锂,使得电池的比能量降低,循环性能较差,且容易气胀,安全性能差,难以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库伦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其中,正极极片上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Li1+aNixCoyMnzO2;负极极片上活性物质为硅碳材料。
一种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正极极片,正极极片上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Li1+aNixCoyMnzO2;
(2)制作负极极片,负极极片上活性物质为硅碳材料;
(3)采用上述正极极片、负极极片、celgard隔膜经卷绕或者叠片制成动力电池电芯。
进一步地,镍钴锰酸锂Li1+aNixCoyMnzO2中0.05≤a≤0.25,x+y+z=1,0≤x<1,0<y≤1,0≤z<1。
进一步地,步骤(1)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按照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87~96):(1~5):(3~8)称取并混合;
(1-2)用1-甲基-2-吡咯烷酮NMP做溶剂,搅拌调制成浆料;
(1-3)经涂布、干燥、辊压、裁片制成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进一步地,步骤(2)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于换热的动力电池壳体
- 下一篇:一种混合正极材料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