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07487.5 | 申请日: | 2014-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4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辉;陆毅;王艳霞;徐斌;许志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雨水 一体化 沉砂池 方法 | ||
1.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包括配水区与沉砂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区包括配水井(1);所述的配水井(1)的一侧设有进水管(9);所述的配水井(1)内壁上设有进水槽(2),进水槽(2)底部设有配水管(3);所述的进水管(9)的连接到进水槽(2)中;所述的配水区与沉砂区之间设有穿孔花墙(4),穿孔花墙(4)中下部设有过水孔;所述的沉砂区设有集泥槽(5),集泥槽(5)和穿孔花墙(4)之间的底面为斜面,集泥槽(5)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1);沉砂池末端出水侧底部设有吸水坑(6),吸水坑(6)中设有潜污泵(7);所述的潜污泵(7)的出水管(10)穿过池壁将雨水送至后续处理设施;所述的调节池末端出水侧还设有溢流管(8)。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井(1)底部的坡度大于等于5%,配水井(1)的宽度为1.2-1.5m。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9)的管口位于进水槽(2)的底部上方30cm;所述的进水槽(2)的宽度和深度均为0.4-0.5m。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管(3)数量为4-6根,材质为PVC;所述的配水管(3)底部末端离配水区的池底部距离为0.5m;所述的配水管(3)的末端处转向水平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孔花墙(4)的过水孔开在穿孔花墙(4)下部从池底至往上1.2-1.5m范围内交错开孔;过水孔的尺寸为边长150mm~200mm的方孔,开孔率为20-35%;所述的穿孔花墙(4)贴池底部设置一排过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泥槽(5)和穿孔花墙(4)之间的底面的坡度大于等于10%;所述的集泥槽(5)纵截面为梯形,底部为平面,集泥槽(5)两侧的斜面与底部的夹角为120-135°。
7.根据权利要求书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8)距离池顶的高度为0.3-0.5m;所述的吸水坑(6)与集泥槽(5)之间的池底坡度为5%。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调节池沉砂处理雨水的方法,其步骤为:
一、通过进水管(9)将收集到的雨水汇入进水槽(2);
二、进水槽(2)中的雨水通过配水管(3)末端水平方向进入配水井,水流通过穿孔花墙(4)上的过水孔进入沉砂区,同时,落入配水区底部的部分沉砂通过穿孔花墙(4)底部过水孔冲入沉砂区;
三、通过穿孔花墙(4)过水孔进入沉砂区的雨水中的泥砂沉降到池底,在重力作用下滑入集泥槽(5)中;集泥槽(5)底部的沉砂通过排泥管(11)排至装置之外;
四、启动潜污泵(7),潜污泵(7)将吸水坑(6)中的雨水通过出水管(10)提升至后续雨水处理装置;
五、雨水量过大时,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管(8)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4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密封转鼓压泥机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分体的组合式玩具陀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