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生物质混合燃烧装置及其燃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7326.6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0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昌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生物 混合 燃烧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生物质燃烧领域,尤其是一种用污泥、竹糠、废菌棒混合起来的生物质混合燃烧装置及其燃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置建设得到高速发展,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伴随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由于我国污水厂在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重水轻泥”,而市面上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为填埋或焚烧,由于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所以填埋的方式是把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污泥由于含水量高,并且污泥中的含炭量低,不能够加热高温后主动燃烧,需要通过外接燃烧物燃烧污泥使其高温烧化,所以需要大量的能源帮助消化污泥,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对污泥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且不需要连续通过大量能源助燃污泥燃烧,而且对燃烧过后产生的粉尘、废渣能够自动过滤,冷却回收,不会照成粉尘、废渣再次污染的废弃生物质混合燃烧装置,回收后的粉尘,废渣还可以加工成砖块等建筑材料,道路铺设原料等用途,满足了企业对于污泥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且能源消耗少,及无害化处理后的粉尘、废渣,能再次无害化处理利用的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废弃生物质混合燃烧装置,废弃生物质混合燃烧装置包括生物质输送机构,以及位于生物质输送机构下方设有的生物质送料机构,生物质进料机构的侧部连接有炉膛,炉膛内部侧壁固定有燃烧器和点火器,炉膛的底部固定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用于启闭出料管的开关四,炉膛上连接有粉尘处理机构;
生物质输送机构包括盛料斗,盛料斗的下方设有通过转辊一驱动的输送带一,输送带一内侧设置有一组用于支撑输送带一的支撑辊;
生物质进料机构包括接料斗,接料斗的出口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送料管,连接管包括连接管一,以及位于连接管一下方并与连接管一呈钝角设置的连接管二,连接管二固定在送料管的圆周面上,接料斗、连接管、送料管之间的内腔组成进料通道,连接管一上固定有与连接管一垂直互通设置的进气管一,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之间的结合处固定有与进气管一呈锐角设置的进气管二,进气管二的圆周内壁上固定与进气管二密闭配合的圆盘,圆盘上开有一组与圆盘盘面垂直设置的通气孔,通气孔上插接固定有通管,通管的外端面与连接管一的圆周内壁弧度匹配;
粉尘处理机构包括与炉膛的顶部连接固定的排气管一,以及与排气管一连通的储存罐,储存罐的顶端固定有排气管二,排气管二上固定有粉尘过滤网一,储存罐的出口端固定有用于启闭出口端的开关一。使用时,把生物质混合燃料放入生物质输送机构的盛料斗中,并通过输送带把生物质混合燃料输送到生物质进料机构中的接料斗中,这时通过进料通道到炉膛内,由于炉膛内的燃烧器和点火器在生物质混合燃料在进入炉膛内之前就先对炉膛进行预热处理,以保证进入炉膛内的生物质混合燃料一进入炉膛就能够快速燃烧生热,以保证后续生物质混合燃料能够通过自己的燃烧保证炉膛内达到生物质混合燃料所需要的燃烧温度,燃烧过后生物质混合燃料的粉尘通过排气管一到达储存罐中,比较粗大的废渣则由开关四的打开通过出料管排出炉膛外,其中生物质进料机构上的进气管一的作用是阻隔炉膛内的火焰与接料斗中的生物质混合燃料接触,防止接料斗中的生物质混合燃料被上窜上来的火焰点燃,进气管二上通管的作用是可以把进入进气管二内的气体利用通管的再压缩变得气压更高的针状气柱,从而打碎体积比较大并且凝结成固定块的生物质混合燃料,这里的送料管用于把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吹送到炉膛中,并且也给炉膛提供燃烧空气,也保证炉膛内具有一定的压力保证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过后的粉尘可以到达储存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昌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昌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结焦加热炉管及其防结焦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