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及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6810.7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7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潘健健;孙延先;任宁;李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34;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4015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电池市场已日渐成熟,各生产厂家规模也日益扩大,电动车上的二次电池尤其是电池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在生产、生活中,针对电池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需求,此时,电池的电压变化、电量适应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再者,目前的电池组壳体内的箱头电气连接一般都导线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操作方面比较复杂、工序较多、导线间易交叉、安装后可能会出现卡线等现象,在电池组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导线表皮磨损等问题,易引发短路、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解决箱头电气连接导线过多、连接不便,以及可极大减少交叉、磨损、短路等问题,且适应性较广,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组合,满足不同电量、电压要求的电动车电池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包括若干电池单元体,所述的电池单元体包括外壳,最顶部的电池单元体的外壳上设有用于与电动车连接的固定锁,所述的外壳上设有充电口、放电口,所述的外壳内设有带印刷电路的PCB板、多个电池包,所述的PCB板上设有充电口正极焊盘、充电口负极焊盘、放电口正极焊盘、放电口负极焊盘、电池包正极焊盘、电池包负极焊盘,所述的充电口正极焊盘、充电口负极焊盘与充电口的正负极管脚对应焊接,所述的PCB板通过电池包正极焊盘、电池包负极焊盘与各电池包焊接,所述的充电口正极焊盘、充电口负极焊盘分处在PCB板同一位置的正、反面,所述的放电口正极焊盘、放电口负极焊盘处在PCB板的同一面,所述的放电口正极焊盘、放电口负极焊盘均嵌在PCB板上且局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卡槽,放电口的正负极管脚分别对应卡入放电口正极焊盘、放电口负极焊盘上的卡槽中且互相焊接固定,一个电池单元体与另一个或几个电池单元体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上设有内接电连接口,所述的内接电连接口与充电口、放电口所在线路并联,所述的电池单元体之间的内接导线均从内接电连接口直接引出。可利用内接电连接口进行电池单元体间的连接,避免线路混乱,提高连接便捷性和效果。
作为优选,一个电池单元体与另一个电池单元体之间通过连接架相连,所述的连接架包括管框,所述的管框上两对与管框滑动连接的锁脚,一对锁脚的滑动方向处在一条直线上,隶属一个连接架的两对锁脚朝向相反,锁脚上设有压扣,所述的外壳上设有两条用于与锁脚配合的抱槽,所述的抱槽内设有可与压扣配合扣紧的扣槽。利用连接架可以对电池单元体进行连接,连接时,锁脚压入抱槽内,将压扣、扣槽相互卡紧,就可以完成对各个电池单元体的固定,而且,锁脚可以滑动,因此可以适应各种尺寸的电池壳体,配合性好,适应性广,连接强度也有保证。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框为一封闭的环形管路,所述的管框内充满冷却液,所述的电池单元体底部设有导热器,所述的导热器包括插入电池单元体内的多个散热插板,以及与管框相贴的散热基板,所述的管框上设有热交流器,所述的热交流器包括与管框相贴的散热接触板以及朝外的通风栅。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框内设有用于带动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水泵,所述的水泵的动力源来自电池组,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用于控制水泵启闭的散热开关。这里的水泵只需要很小的动力即可,目的是让冷却液在管框内流动起来。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快速吸收走来自散热基板以及别处的热量,将其带动、传递给散热接触板、通风栅,再利用电动车运行时外部空气的快速流动,带走这些热量,让降温后的冷却液继续循环回去,快速吸热,形成良好的散热回路,充分保证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相邻散热插板之间形成一个导热卡腔,所述的电池组由多个软包电芯连接构成,每个软包电芯均有一部分卡入导热卡腔内。利用导热卡腔辅助软包电芯的固定,让本发明在移动和震动时内部结构仍可保证稳固,并且利用散热插板的接触,直接对主要热源上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创元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叉式传输模块
- 下一篇:一种封装层、电子封装器件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