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粒隔声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5383.0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6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钱伟鑫;沈加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10 | 分类号: | C04B26/10;C04B14/06;C04B14/02;C04B18/16;C04B111/52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温黎娟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声板 填充料 制备 小粒径 填充 密实 防水性能 骨架缝隙 吸声性能 颜色微粒 大粒径 偶联剂 无缝隙 粘结剂 错开 分层 基材 填满 外墙 粘接 振实 防腐 美感 客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粒隔声板,它以微粒作为隔声板用基材,包括骨架和填充料,填充料填满骨架缝隙;所述骨架由骨架微粒粘接形成,所述填充料包括填充微粒、粘结剂和偶联剂。本发明微粒隔声板不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腐和防水性能,可直接作为外墙使用,同时它具备微粒本身的颜色,可通过不同颜色微粒的组合来满足客户对外观美感的要求。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隔声板分层、分步振实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可以使微粒的缝隙错开,并通过分次加入小粒径的微粒,使较小粒径的微粒进入大粒径微粒间形成的空隙中起到填充作用,从而保证了微粒隔声板密实无缝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声降噪工程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微粒隔声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噪声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隔声板正是噪声控制工程中较常使用的产品。隔声板,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能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隔绝、隔断、分离的板材。一般而言,具有一定质量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隔声性能,而隔声板要减弱透射声能,阻挡声音的传播,其材质应重而密实,要求其密实无孔隙或缝隙,并具有较大的重量。在降噪工程上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如钢铁、铝材等等)和非金属材料(如水泥隔声板等)做隔声材料,但其在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金属隔声材料不但价格贵,由于其刚度也相对较薄弱,其隔声性能不够理想,并且其防腐性能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水泥纤维隔声板是以木质纤维混合水泥、砂等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经加压成型的一种板材,因其中含有木质纤维,防水性能差,只能用于干燥的室内环境,遇到潮湿其隔声性能将大大降低,同时其外观质量欠佳,一般不能作为外墙直接使用。并且水泥类胶凝材料在蒸发凝固成型时会形成微孔,微孔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水泥纤维隔声板的防水性,也影响了其隔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隔声材料,它以微粒为原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腐和防水性能,可直接作为外墙使用,同时它具备微粒本身的颜色(例如彩色砂粒),可通过不同颜色微粒的组合来满足客户对外观美感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微粒隔声板,它以微粒作为隔声板用基材,其结构包括骨架和填充料,填充料填满骨架缝隙;所述骨架由骨架微粒粘接形成,所述填充料包括填充微粒、粘结剂和偶联剂。
上述骨架微粒的粒径是填充微粒粒径的2-8倍。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微粒包括大骨架微粒和小骨架微粒,大骨架微粒粒径是小骨架微粒粒径的2倍。
优选的是,所述大骨架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8mm,小骨架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4mm。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包括由大骨架微粒形成的大骨架和小骨架微粒形成的小骨架。优选的是,相邻的两层大骨架之间设置两层小骨架。
骨架微粒和填充微粒粒径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骨架微粒的平均粒径包括0.8mm和0.4mm,填充微粒的平均粒径包括0.2mm和0.1mm。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微粒和填充微粒的重量份组成为:φ0.8mm微粒40-45份,φ0.4mm微粒40-45份,φ0.2mm微粒3.5-7份,φ0.1mm微粒7-14份。
为了保证隔声板密实无缝隙,选择隔声微粒的角形系数大于1.5。
优选的,上述隔声微粒选自砂粒、陶粒和再生建筑废料形成的微粒,这些原料质轻价廉,来源广泛,从而降低了本发明隔声板的生产成本。
同时为了保证微粒的粘结强度和粘结力,所述粘结剂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和糠醇树脂,而粘结剂的加入量以隔声微粒重量计为4-6%,保证了隔声板中微粒形成的缝隙都被粘结剂所填满同时也防止粘结剂溢出造成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5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